“2021服贸会昌平区全球推介会”亮相首钢园

“2021服贸会昌平区全球推介会”亮相首钢园

“生命谷”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引擎,“能源谷”搭建能源企业研发矩阵,近一年来,北京昌平区“两区”建设成效显著,医药健康、先进能源等产业优势不断稳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断攀升,跃居全市前列。2021年服贸会上,百济神州、诺成健华等企业参加首钢园区专题展,成功举办“2021服贸会昌平区全球推介会”。服贸会期间,迈瑞生物等多个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达32.7亿元。丰硕的“两区”建设成果,卓越的创新政策,优越的营商环境,独特的区位优势,让会场上的昌平“声音”吸引了各界关注,成为本届服贸会的一大亮点。

“两区”建设 牵引打造创新高地

一年来,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新阶段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昌平区以“两区”建设为牵引,立足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功能定位,聚焦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其中,“生命谷”集中布局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精准医疗服务,面向全球广泛聚集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和核心要素,已聚集国际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530余家。随着一批前沿突破性产品进入临床、一批创新药物获批上市、一批首创产品不断涌现、一批原创成果助力科技战“疫”,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生命谷”已成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在先进能源领域,昌平区依托未来科学城“能源谷”聚集的“国字号”能源企业研发机构,加快推动央地合作,搭建绿色能源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打造氢能和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特别是创新成立了电力大数据创新联盟等5家实体化运作社会组织,有力支撑了能源领域的国际标准创制和“走出去”。同时加快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凸显“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了“昌平力量”。

另外,沙河高教园区通过服务入驻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深层次共建共享与开放合作,推进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和校地融合互动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辐射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全域“两区”建设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中关村昌平园则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和中关村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土地有机更新、服务重点项目落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协调推进各重点功能区实现空间融通、政策联动、协同发展。

政策红利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两区”建设启动以来,结合区域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企业诉求,昌平区从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六个方面,梳理出政策创新清单,全力推动制度创新任务落地实施。目前,63项区级政策任务已落地56项,落地率近九成,近百家市场主体享受到了“两区”政策红利。

据介绍,昌平区主动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两区”建设全局,牢牢把握生命科学飞速发展、创新范式加速转变的重大机遇,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以G6、G7高速为主轴,积极构建“生命谷”创新走廊;精准开展全球招商,同步推动成果转化,侧重前沿技术突破和高精尖企业孵化,华辉安健大分子抗体药物生产基地、诺诚健华抗肿瘤创新药物生产基地、迈瑞医疗北京创新发展中心等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加快落地,百济神州、万泰生物等一批领军企业扩产扩能,成功引入赛诺根制药研发中心、赛默飞共享实验室、阿波罗巴健康管理等一批外资企业及专业化服务机构,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围绕研发中试、临床转化、孵化加速、审评审批等产业发展共性需求,瞄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抗体药物、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系统布局一批专业性强、开放程度高、服务成效突出的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国际研究型医院、清华工研院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中心、大分子生物药中试平台、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等在建项目建设,提升北京重大疾病临床样本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冷冻电镜与药物发现创新中心、医疗器械CMO平台、绿通北“一站式”进出口服务平台、人人实验等已建平台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链条,不断赋能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两区”制度创新任务,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研究型医院建设、研究型病房运营、国际医疗保险实时结算试点等一批首创案例落地,出台自贸组团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政策,围绕研发、临床、上市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里程碑”式的政策支持;成功举办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年会、新生巢科学家日、医药健康产业投资H50年会、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等系列活动,支持创新企业与研发机构、临床医院构建创新联合体,全力打造开放性、国际化、具有市场活力的高端创新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重点项目落地

近年来,昌平区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告知承诺制审批,加快推进“一网通办”,设立企业服务管家,精准定制企业“服务包”,深入落实“一库四机制”,专门开设“两区”建设政务服务窗口,创新设立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综合服务站、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等,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高效、贴心的政务服务。

爱康医疗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昌平企业,经过17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市值超过150亿元在香港主板上市的高科技公司。此前,企业深受空间发展制约,昌平区第一时间整合土地资源,解决企业集团化发展空间问题。同时,还在流程加速上给予支持,使企业受益匪浅。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了重大项目高效率落地,吸引了一批突破性强、带动作用大、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重大项目落户。截至目前,昌平区“两区”重点项目入库168个,促成56项区级创新政策、84个重点项目落地,实现小米二期等2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9个项目成功签约。

据介绍,昌平区积极落实科技创新、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产业促进等政策,聚焦重大平台和创新项目,支持三一、北汽福田等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建设,加快小米二期项目、北汽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及测试能力建设项目、福田康明斯天然气发动机项目、三一公司桩机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和北京制造中心新建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其中,“小米二期”项目通过高位推动、市区联动,探索出提前预审、并联审批、容缺办理等创新做法,将项目征地供地手续办理时间从276天压缩至49天,开创多个“一天完成多项审批任务”的先例,实现“拿地即开工”,创造了重大项目征地、供地及开工的“昌平速度”。

区位优势 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坐拥明十三陵、居庸关、大运河源头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以及银山塔林、白浮泉遗址等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厚重的昌平区自古被誉为“京师之枕”“股肱重地”。

南距天安门约15公里,驱车半小时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四十分钟可达大兴国际机场。拥有地铁昌平线、5号线、8号线、13号线,规划建设中的昌平线南延、13号线扩能提升,17号线、19号线北延和北部联络线;京承、京藏、京新、京礼、兴延高速及六环路等公路网畅达全国;京包铁路、京通铁路、京张铁路、市郊铁路S2线、东北环线等保障高效出行。优越的区位交通,使入驻昌平区的企业可以便捷地联通国内国际。

作为首都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昌平区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7.6%,发源于军都山麓的温榆河,碧水潋滟,水量充沛。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为昌平区推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3.2亿元,同比增长15.9%。区域经济发展运行良好、产业后劲不断夯实、市场活力全面激发,使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下一步,昌平区将紧抓历史机遇,围绕“打造‘两区’建设昌平样板”这一目标,加快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放发展,积极谋划新一轮政策创新,力争将昌平“两区”建设的政策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优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