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倾尽一生书写中国故事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倾尽一生书写中国故事

1951年,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夫妇收到邀请,希望他们回到中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两人闻讯后,即刻动身,辗转从美国取道波兰,经过49天的海上颠簸,终于抵达天津港。直到2005年去世,爱泼斯坦再未离开过中国的土地。

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6岁时,他从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北平时事日报》起步,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

上海、南京、武汉、广州……1937年到1938年间,爱泼斯坦在中国各地采访,目睹了这些城市被日军轰炸沦陷的残酷景象。日军的暴行让他受到强烈冲击,也让他愈发坚定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1938年4月,爱泼斯坦赴前线采访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他倍感振奋。他激动地写道:“台儿庄大捷是值得纪念的……它大大鼓舞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使他们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决心战斗下去,并有能力取得胜利。”

两年的采访经历为爱泼斯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9年,他的首部著作《人民之战》在伦敦出版,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初期的成绩。埃德加·斯诺对该书赞誉有加,称其是“极为出色的战时新闻作品”。

1944年,爱泼斯坦深入延安及晋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7周的采访。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入交流,并参观了南泥湾等地,近距离观察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当地民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深信“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此次采访后,爱泼斯坦陆续写就了30多篇报道,在《纽约时报》等媒体发表,引起极大的反响。

抗日战争后期,爱泼斯坦曾短暂前往美国。在那里,他先后出版了《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中国劳工札记》等著作,力图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再次回到中国后,爱泼斯坦于1957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并在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致力于书写中国的发展变迁,参与翻译《毛泽东选集》等党的重要文献,参与创办了英文杂志《中国建设》(现名为《今日中国》),还用近30年时间采访撰写了《西藏的变迁》一书。

爱泼斯坦为书写中国故事倾尽一生,他的夫人黄浣碧说:“艾培(爱泼斯坦的中文名)最让我敬佩的,就是他一心为中国。”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病逝前一年,爱泼斯坦完成了《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一书,在书中,他对自己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稿件根据人民网、光明网相关报道整理)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