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学党史】以大历史观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报告人:祝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教授
简 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并提出树立大历史观、正确党史观的要求。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祝彦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阐述了为什么要学党史、怎么学党史,并以大历史观视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总播放:192005
发布时间:2021-10-28 10:44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祝彦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树立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等要求,回答了为什么要学党史、怎么学。[文稿][课件]

  •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百年党史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祝彦教授以大历史观视野对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总结。

  • 过去,人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存在一种狭义理解,即认为中国共产党人走上革命道路是饥寒交迫之下的揭竿而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祝彦教授通过介绍陈独秀同志的经历、李大钊同志的为人,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革命道路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祝彦教授通过重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党的建设的两条宝贵经验和启示:一是勇于自我革命,保证路线方针的正确;二是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一、为什么要学党史?怎学?

    在学习党史知识之前,首先应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两个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学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这既是要求,也是学党史的意义。“明理”是要通过学习党史,明白党的事业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个大道理。明白这一大道理,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等要求就不难理解;对日常生活中要有序排队,尊老爱幼等小道理就更不在话下。因此,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讲大道理,好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八个字要求,这是我们学好、用好党史,把党史学习转化成提升党性修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通过党史学习,可以培养爱党、爱国情怀,把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作风转化为自身行动,这就是“力行”。

    怎么学?

    学习党史,对树立正确历史观、掌握方法论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

    以正确党史观去学习党的历史,同时从党的历史中学习如何树立正确党史观。有些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看到某一本书、某一段内容就认为党的整个历史就是这样,殊不知这可能是一个点、一个局部,不是主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是有针对性的,说明党员干部中的一些人可能存在另一种倾向,即不正确党史观。

    党史学习需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一是碎片化。二是情节化。如果对党史学习没有系统认知,就无法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造成对党史的片面、错误认识。三是过分关注细节。对党史细节过分关注很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弱点。由第三点引出了第四个问题,对党史中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过分好奇。在讲党课的时候,经常会涉及人物经历和历史事件,总有人问:这个人什么样?那件事是怎么回事,是真的吗?参与党史学习的领导干部不应该停留在这种状态下,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跳出对党史细节的过分关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故事的过分猎奇。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大历史观贯穿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今后仍然会体现在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什么叫大历史观?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格局大、胸怀广、作风良。

    中国共产党从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开始,从1921年诞生开始,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革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改革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就是大历史观。

    从微观层面上讲,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同志离开老家湖南韶山冲,只身一人前往五十里外的湘乡县立小学——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放在父亲的账簿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因为有这种志向,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同志才能写出《沁园春·长沙》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才能带领工农革命军队伍上井冈山,率领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大历史观。1911年秋,还是少年的周恩来同志在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丁班学习。在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恩来同志则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这就是大历史观。扪心自问,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周恩来同志能成为伟人?格局不一样。同样是海归,有些人只是为了“镀金”,拿个国外大学的文凭,再用文凭换取一些好处,而李大钊同志从来不在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文凭,就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事情大家可能都熟悉,但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历史观的方法论来看,又会有新的理解,学党史就是要常学常新。

    20世纪的“80后”、“90后”,应该通过党史学习好好领会以毛泽东同志、李大钊同志、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19世纪的“80后”、“90后”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历史观、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一个人首先要有这种境界、格局,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叙述和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之前,我们要在“理”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掌握学习党史的方法论,在其指导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新论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断乍看抽象,但实际非常具体地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群体兼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树立的大历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类幸福奋斗、为建设理想社会努力的指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先贤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张载先生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愿望已经由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一部分,余下的也将由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努力完成。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做到“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正团结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接下来,我们要“为往圣继绝学”,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