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3)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百年的漫漫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顺应民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一条带领人民走向现代化国家的成功道路。只有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解放的制度前提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团结一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进程之中。

1975年1月,周恩来同志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20世纪内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从此,“四个现代化”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是现代化的目标始终矢志不渝。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按照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发展进程,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特别是在“一五”计划时期,我们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虽然政府配置资源是高度计划经济的方式,但是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得很明确。尽管后来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但是农业、工业的基本运行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军事、国防、工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这期间,“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国也有了核潜艇。在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建立起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第二个现代化目标:“三步走”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创造性地用“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擘画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并提出跨世纪的发展战略。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拼搏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缩影和根本象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蓝图勾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直伴随着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关键一步。

1.从蓝图擘画到战略构想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身处底层社会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理想,“小康”一词在中国人心中有着历久弥新的魅力。但在旧中国,实现生活小康,只能是老百姓的一种梦想。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邓小平同志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的新概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首次将“小康”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将“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定位为经济建设的目标。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〇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一战略构想清晰地描绘了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邓小平同志对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谋划,有路线图、时间表和量的指标。同时,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又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生活水平要普遍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要显著增强,进入世界前列。同时,国内外市场要不断扩大,国家宏观调控水平要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机制都要不断完善和定型,科学技术、教育的投入要不断增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此外,民生也有很大提高,军事装备得到很大改善,国防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有很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八大对“三步走”发展战略做了进一步细化,同时,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零零零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使建设小康社会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事实上,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我国于1997年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在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无论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高水平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六大在我们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胡锦涛同志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承接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3.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目标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进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党的十八大报告主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虽然只是一字变化,但显著表明: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底气已经更加充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信心更加坚定。事实上,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内涵是在不断丰富的。我们回顾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