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将“候鸟干部”留下来(2)

让制度将“候鸟干部”留下来(2)

留住乡镇基层“候鸟干部”要全面发力

加强制度建设,让“候鸟干部”留在乡镇基层。要健全领导干部考勤制度和干部上班待岗制度,明确哪种类型哪些岗位上任职的干部需要常驻在乡镇基层。为此,需要做细致的工作,对乡镇基层各部门工作进行分门别类,明确工作日常驻乡镇基层的干部、周末和法定假日驻乡镇干部、乡镇轮流值守制度等。建立日常考核与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制度,并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此外,应将上述常驻乡镇基层的上班待岗制度和具体安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方便群众办事。相关督查和巡视纪律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乡镇基层督查干部上班待岗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者严肃问责。目前,一些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如巡视督察人员对常驻乡镇的干部进行明察暗访、对关键事件时间节点的现场人员值班情况做好记录、重视群众对常驻乡镇干部情况的反映、公开干部考勤情况、公开表彰常驻乡镇干部的先进典型、公开对常驻乡镇干部的问责结果等。

完善工资福利和选拔任用制度,激励干部扎根乡镇基层。改革公务员工资福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调整现有公务员工资标准和薪资安排,适当向乡镇基层干部倾斜,逐渐抬高基层一线干部工资标准的基准线。由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考虑今后的工资增长多向乡镇基层倾斜,实行“增量改革”,以减少改革的阻力。二是适当增加乡镇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务员的津补贴,并使其与上班待岗制度挂钩,进行灵活适用和动态调整。三是进一步改革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如适当增加较低职务级别对应的职级,同时增加乡镇基层干部晋升职级的数量,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因“天花板”而造成的基层干部发展的空间限制,使基层干部通过职级晋升获得工资晋升,也有利于淡化“官本位”思想,减少因职务升迁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激发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埋头苦干、钻研业务和服务群众的精神。

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向常驻乡镇基层的干部倾斜。目前,虽然干部任用有关制度规定了一些职务的晋升对下一层级岗位的任职要求,但规定还比较粗糙,应加以完善和细化。例如,规定哪些类型哪些职务的晋升需要有乡镇基层的经历,以及上班待岗常驻乡镇的经历;晋升职级的制度也应优先考虑在乡镇上班待岗和常驻乡镇基层的经历,并予以具体细化增强可操作性,从而与第一点所论及的考核和问责制度相衔接,形成刚性约束。如果拟晋升人选达不到乡镇基层的任职要求,实行“一票否决”。为此,要求组织部门对拟任人选的考察做实做细,不留死角,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的监督。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乡镇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候鸟干部”在乡镇和城市之间频繁往返的现象不全是因为干部个人贪图生活享受,而是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那就是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医疗服务不平衡。一些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干部之所以把家安在城里,是因为城市集中了比农村更丰富和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可以让其家人和小孩接受良好的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因此,要留住乡镇干部,就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乡镇干部没有后顾之忧,才愿意将家安在乡镇,从而安心留在乡镇基层工作。最近,一些地方在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如要求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轮岗,推动教师资源配置的均等化。要总结这一经验,在公共服务的其他领域予以推广。此外,要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并科学调配不同区域间的财政资源,平衡公共服务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使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有坚实的财政保障。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乡镇干部融入基层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城乡融合统筹均衡发展事关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城市的现代化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一些乡镇干部不愿意留在乡镇,除了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外,还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因此,从根本上来看,要最终解决乡镇留不住人的问题,就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前述几点都是通过外在的制度和办法约束干部留下来,它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会增加很多管理成本。时间长了,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张力会增大,制度的边际效益会递减。如果城乡差距缩小了,人们自然愿意生活在乡镇和农村,也就不需要用制度的强制办法让乡镇基层干部留下来了。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以巩固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现各资源要素的自由交易、畅通城乡人口的双向流动机制等;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使其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大生态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要保护好农村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居民宅风貌和具有地方习性的风俗传统,努力把农村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多功能叠加融合的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到那时,城市和乡村就可以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才的双向均衡流动,也就不愁留不住人才了,“候鸟干部”就将成为历史。

(作者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