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对。我担心如果家长没听懂,会不会回到您的第一个问题上来,就是孩子现在不用劳动,将来可以请人来干。实际上我觉得家长应该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到您刚才说得这段话。我们带孩子去做了一个挖白薯,或者说种菜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只是体验了原始的农业劳动方式,重点是让孩子感受未来。
班建武:对,那是起点。
主持人:然后从过去往未来看,带领孩子认识到农业要想更高产,变得更现代化,从而扩大收益,就需要人的智力和智慧去创造。但这个智力和智慧并不是只要学习好了,成绩好了就行,还要把握您刚才说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即人人都要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
班建武:是的。这里可以说回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关系,二者存在本质不同。比如,劳动教育不是带孩子去挖几个地瓜就结束了。地瓜挖完,劳动虽然结束了,但教育也许刚刚开始。
主持人:对。
班建武:就是刚才说的,得有延展、有延伸、有讨论。也许劳动结束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或者是才开始进入。
主持人:通过我们跟孩子的讨论,跟孩子对话,沿着儿童的哲学,让他们产生这样的思辨,使其能够去批判、去创造,能够对未来有更美好的展望。
班建武:是的。其实挖红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是一个进步。原来红薯这种东西是野生的,人类的祖先观察并掌握了它的生存规律,进行了人工种植。像猪、牛、羊本来都是野生动物,我们把它们驯服了,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了。我们当下需要引导孩子思考的是,在现在这种进步之上,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劳动教育比劳动要做的事情更多。
主持人:我觉得现在做家长,学习、反思、思考是特别重要的。否则的话,我们就特别容易流于形式,自己不往深处想,也就影响并阻碍了引导孩子去深度思考问题。所以,我真的觉得应该有更多的机会跟班教授对话。
主持人:班教授,在您的文章里我还关注到,现在的劳动教育其实与审美教育是紧密关联的。实际上,我们更多的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当中体会美、在劳动当中创造美。我理解的对吗?
班建武:是的。其实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的很多艺术作品,都是跟劳动密切相关的。比如,一些展示劳动场景的岩石壁画;少数民族在歌舞中对劳动场景的再现。我在我们学校还听到艺术系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说,“你这个要抬起来,这个动作是少数民族采茶叶的动作”。再比如,壮族跳扁担舞,扁担其实是对人有很强压迫的劳动工具。但是劳动人民并不被这种生活所压迫……
主持人:还感受到美、愉悦。
班建武:感受到美,感受到这种愉悦。所以,每个劳动在本质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当然马克思所批判的异化劳动除外。那个劳动太丑了,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劳动,它是异化劳动。
主持人:明白了。我觉得今天还是收获挺大的。
孙老师:是的。
主持人:我刚才一直在问问题,可能抢了您的问题了,您还有什么问题,代表家长们?
孙老师:我觉得代表家长,今天已经和班教授交流很多了。就像刚才您说的,作为家长,我最大的反思就是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对于家庭教育的观念以及策略。跟您交流之后,我觉得自己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真的是更全面了。
像很多家长一样,我之前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劳动上,而对于教育这块思考的比较少。特别是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影响,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帮助。这些可能都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
刚才班教授也提到了很多政策文件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家长也应该去学习和了解。
主持人:政策文件方面的内容,其实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也特别需要好好学习和吸纳,在学校里把劳动教育的内容有梯度地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能够学习、成长。您家孩子三年级是吧?
孙老师:是,三年级。
主持人:三年级是小学中年级段的孩子。您看看有没有问题,需要请教一下班教授。
孙老师:对。我还有一个问题。我自己现在反思,作为一个男孩的家长,对他之前进行的劳动教育这块有偏差,导致现在他的自理能力并不是特别强。特别希望您给我点建议,在三年级这个阶段针对孩子劳动教育这块,可以做哪些事?
班建武:特别具体的一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劳动教育对于家长来讲,比“德智体美”要好做。好做在哪儿?“德智体美”还要整天想着给孩子添东西。但是劳动教育这块,家长只要善于做减法就好。三年级是孩子在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个男孩吧?
孙老师:男孩。
班建武:你要激发他作为男子汉的担当。怎么激发呢?你就不要在他面前示强,你要示弱。你示弱之后,他心里面就有被人需要的那种感觉。他一旦有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就会自然而然激发出来他内在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来讲,尤其是对于小男孩来讲,被人需要是一种特别美妙的感觉。
孙老师:成就感。
班建武:对。家长过去可能太想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让孩子没有机会体会到被人需要的感觉。比如,跟孩子说今天实在不舒服,给你100块钱,由你来当家一天,安排一下我们家今天的一日三餐,你可以把要求跟他说一下,比如说奶奶血糖高或者血压高,看他怎么统筹一下。你说我实在今天弄不动了,拜托你了。你会发现也许孩子会给你……
孙老师:惊喜。
班建武:对。特别好的惊喜。
主持人:我觉得您刚才说的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往后退,要示弱。这一点之前卢勤老师给我们学校老师做讲座的时候也多次强调,比如,妈妈和儿子买菜回家,儿子在前面提一个大袋子,妈妈在后面提一个小口袋。妈妈还说:“你看,我儿子真是不一样。养儿子就是好,还能够帮妈妈,本来胳膊就疼,这回可好多了。”所以,这种示弱、这种信任、这种鼓励、这样积极的评价,就让孩子觉得“我是一个小男子汉”或者“我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刚才班教授虽然是在回答一个很具体的问题,但是给了我们原则性的指导,特别好。
时间还有一分钟,您看看还有没有要对家长说的建议?或者您作为家长朋友,还有没有要跟家长说的建议?
孙老师:班教授您先。
班建武:虽然近两年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劳动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实际上,劳动教育一直存在于生活之中。不管做不做,它都在那儿,只不过是做得好还是不好而已。好或者不好,最关键的在于家庭,只要家长肯放手让孩子去做,只要家长能够用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我觉得不会差到哪里去。
主持人:特别好。
孙老师:感谢。
主持人:感谢班教授。
孙老师:我觉得今天跟两位专家老师进行交流,自己收获还是挺大的。第一,作为家长,首先需要把自己做好,只有把自己做好才能够去影响孩子。
第二,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五育”互相之间都是共通的。像您刚才提到的美育,以及在劳动教育当中要培养孩子的品质品德,智力劳动也是劳动教育中的一种。我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劳动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劳动,而是一个大教育。所以,我觉得家长们要建立一种大的教育观,对待孩子能够以退为进,更多地能够托一把孩子,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主持人:刚才我们一直提劳动教育对孩子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劳动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整体的未来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刚才班教授和我们一起探讨的问题。
今天《家长公开课》活动就到这儿。希望家长们有收获,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