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坤委员: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姚树坤委员: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编者按】2022年两会期间,来自卫生健康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一年来的积累和思考,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抗疫经验、推进公立医院建设、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等话题,积极建言献策。即日起,人民网推出“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带来巨大考验,显示出我国部分地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仍存在不足。”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日友好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姚树坤教授近日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较少,且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较缺乏。”姚树坤表示,在参与民进中央《关于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的相关调研中发现,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构成欠佳。一方面,从业者综合水平较低,缺乏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中坚骨干力量;另一方面,从业者存在知识与技能短板。

“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信息分离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姚树坤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采用各自独立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重复录入和资源浪费;基层与省、市级医疗机构也未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部分向上转诊就医患者信息无法及时反馈至基层,影响大病、慢病的及时管理。

“疾病预防重点在基层。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重点要以‘医’‘防’融合服务为基础。”姚树坤表示,民进中央经过调研和讨论,凝聚集体智慧对此提出建议。

首先,建议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设置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标准,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类型及服务人口等因素,灵活设置公共卫生医师配备标准,配备相应数量的公共卫生医师;二是鼓励公共卫生人员下沉基层,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三是采用多种途径分层次推进全科医师人才的培养。

其次,建议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复合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人员的交叉培训;破除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背景限制,允许公共卫生医师在一定范围获得临床处方权;培养基层临床和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

此外,还建议加强信息化融合建设。加强信息系统改造,将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影像诊断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格式、架构、统计指标等,解决信息系统中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孤岛”现象。统筹整合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待遇费用和个人健康状况等数据互联互通,为患者双向转诊、资金监管、疾病监测、群体公共卫生风险预警等提供信息支撑。

(实习生李佳悦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