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缘何催生加法效应

“双减”缘何催生加法效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校外培训机构泛滥,资本过度介入,制造社会焦虑情绪,破坏教育公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被错误解读,参加校外培训的攀比之风盛行。在一些地方和群体中,教育培训支出成为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支出项目。

面对这些现象,党和国家果断推出了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主要内容的“双减”政策,利国利民。北京市以首善标准推进政策落实,坚持“治乱、减负、防风险”和“改革、转型、促提升”并重的工作思路,坚持近期远期整体统筹、校内校外双管齐下、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教育内外齐抓共管。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学校、教师、学生满意度与日俱增的“加法效应”初步显现。

有利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经过“双减”,教育终于开始走出长期的“内卷”怪圈,“疏于德、长于智、弱于体、缺于劳”的局面得到改善,社会、家长、校园、学生开始静下来,科学的育人观得以确立。作业的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社会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家长的支出减少了,亲子的时间增加了;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课外活动丰富了。新的发展样态和教育场景,徐徐展开。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回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双减”之后,学生回归学校、课堂,学校和教师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政府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有教无类”“应教尽教”;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得到全面发展。

有利于校外培训机构的优化。校外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推行资金监管,推动“营转非”“备改审”,推出政府指导价,这一系列有利的举措,让校外培训机构得到有效治理。教育、市场监管、网信、公安、金融等跨部门的全流程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不仅监管线下,还监管线上;不仅监管学科类,还监管素质类;不仅监管义务教育阶段,还监管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校外培训营造的“剧场效应”和“破窗效应”得以改变。

目前,“双减”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一些深层次问题仍需着力解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为重,遵循育人规律和教育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