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加珍惜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人才强国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我国的人才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才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引领未来的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逐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建设取得的宝贵经验高度概括成“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上8条,是我们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和国家一切组织、各项事业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过去的支撑、助推,变成现在的引领、拉动,这是人才理论的重大飞跃,是人才使命的重大转变。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通过科技自主创新,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即技术壁垒问题。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科学技术一定要融入经济建设当中,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科学技术的贡献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人才工作要服务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等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人才工作要为健康中国服务,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什么是全方位?既包括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全链条开发,又包括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整体开发,就是全方位。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不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改革还要继续深化、务求实效。
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个重要思想告诉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必须把握大势、放眼全球,广聚天下英才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环境是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和生产力。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来说,环境好,人才则聚,事业就兴旺发达;环境不好,人才则散,事业就衰败。人才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等。现阶段中国的人才环境建设重在软环境的营造,因为硬环境的打造需要时间和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软环境建设可以超前进行,比如说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等。
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界定。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它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六个精神集中起来就是科学家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才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三、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这里可以从三个维度上进行理解。
第一是投入维度。投入一定要强,我们必须在拥有世界一流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国际占比上形成综合优势,成为汇聚人才特别是汇聚高水平人才的高地。
第二是过程维度。人才作用发挥的程度一定要高,各类人才在创新创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与潜能。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基建、新动能、新技术、新消费快速演化迭代所带来的人才发展的大问题、大场景、大机会、大空间,已成为助推人才创新突破、实现自我发展的新型社会资源。
第三是结果维度。科技贡献率、人才贡献率必须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应该具备世界一流的人才产出、人才效能和人才贡献。新时代人才强国的核心标识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能够产生或者提供一大批改变人类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伟大发现、原创技术、发明创造和颠覆性产品,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掌握一批重要学科和产业的话语权,在若干战略领域形成世界人才尖峰,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原创思想汇聚地和策源地、世界标志性成果的主要贡献国。
加速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支撑点地转变,要从人才队伍的质量水平和结构,替代过去的数量规模和素质;要从过去关注人才“有没有、多不多”,转到今天关注人才“优不优、强不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应该从以往人才的拥有量,转向人才结构地优化和人才效能地提升。相应的人才强国战略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水平指标、质量指标、效能指标,并且更多地体现与世界一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