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朱刚:千古风流看苏轼(2)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苏轼作为官员,一生四处漂泊。我想请您为观众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苏轼的人生脉络。

朱刚:“飞鸿”第一层意思就是飘零。出仕为官,人是不可能完全自主的。一般而言,宋朝官员有三种状态。第一种,在朝为官。第二种,外任,即在地方上做官。同样是当官,为什么要把在朝与外任区分开来?

主持人:感觉离皇帝远一些,不太受重视。

朱刚:是的。宋朝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虽允许官员与当朝宰相持不同政见,但持不同政见的官员就要到地方上出仕。外任虽不影响级别升迁,但不会调回京城担任要职。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官员总在地方调来调去,大概就能说明他与主流政见不同。这就是在朝与外任的不同。第三种,贬谪,是针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官员。苏轼在黄州时期就是贬谪状态。

苏轼的仕途正好经历了“在朝、外任、贬谪”两轮大循环。第一次在朝是在熙宁初年,即宋神宗在位时期,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开始了外任生活。苏轼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为官。湖州任上,苏轼被捕,经历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被贬谪到了黄州。这是第一轮循环。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时,苏轼被调回京城,在朝担任官职。后因党争等原因,苏轼再次请求外任,二度到了杭州,又辗转到过颍州、扬州、定州。宋哲宗执政后,启用新党,苏轼被贬到广东的惠州,之后被送到海南岛。这是第二轮循环。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得以北归,走到常州时去世。

主持人:这样听来,苏轼的一生真是跌宕起伏、命运多舛,但苏轼的文章却极少表露抑郁苦闷之情。看来,这种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是苏轼过人的一面。

朱刚:是的。虽然苏轼在朝或外任时都留下过一些政绩,但他晚年自我评价时认为贬谪时期获得的成就最高。苏轼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主持人:可能公务繁忙的时候,创作会进入低谷期,反而贬谪时才更能花时间反思自己的人生。苏轼有很多作品流传于世。我大概统计了一下,现存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各类文章达4800余篇。在宋代文人中,苏轼的作品属于保存比较完整的吗?

朱刚:你说的这些数字可能还在继续扩大,因为我们还在不断发现他的作品。

主持人:我听说,宋徽宗时期,曾禁毁过苏轼的作品。为什么在禁毁后还能留下这么多作品?

朱刚:宋徽宗时期,新党执政。苏轼属于旧党。当时的党争问题已经发展到党禁的局面。不只是苏轼,司马光等著名的旧党人物的作品也遭到禁毁。不过,我们要对北宋时期的禁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当时,雕版印刷术快速普及,信息传播方面有了革命性进步。我曾经考察过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审讯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苏轼抄写、唱和、赠送的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传播影响力的作品。如果他只是写完放在家中,不对外分享,只作为内心独白,则不在乌台诗案审讯的范围内。有没有一定的传播力度是当时较为关注的问题。禁毁苏轼的作品,现在看来,主要是禁止传播。当时很多人还可以收藏,且朝廷的禁毁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收藏热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苏轼的作品得以保留。

主持人:而且苏轼本身也是书法家,大家也会为了字而收藏。

朱刚:是的。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朝廷下令要毁掉一处刻有苏轼作品的石碑。地方官在打碎石碑前先拓印了几百本。打碎后,拓本的价格上涨,这位官员因此发了一笔财。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