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朱刚:千古风流看苏轼(4)

主持人:苏轼在官场上的时间很长,他的政治才能怎么样?

朱刚:苏轼是一个特定的政治党派的领袖。历史上称之为“蜀党”或是“川党”。但这只是其他政敌攻击他们时的称呼。

主持人:所以不是按照地域属性来划分的。

朱刚:对。从为官的级别上看,这个特定的政治党派的领袖应该是苏辙。但自宋以来,大家都把苏轼看作领袖。这个党派在北宋后期确实起到一定作用。它敢于坚持自己独到的政见,即使与当朝宰相意见不合也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后来很多人,包括苏轼的政敌,都承认苏轼有立朝大节。比如,苏轼与王安石之间、与司马光之间都存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但苏轼仍能坚持自己的政见。这就是立朝大节的具体体现。

宋朝将处理具体事务的行政才能称为吏能。吏能方面,与北宋其他知名文学家相比,苏轼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苏轼在杭州、颍州、徐州做的几件事都可以证明,比如建苏堤、疏浚颍州西湖、治理黄河。所以,苏轼的吏能较强。

主持人:而且是一位很有群众基础,深得民心的好官。

朱刚:对。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轼还创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公立医院,他在杭州创办了一个医坊。

主持人:苏轼在第一次外任的时候,经历了人生中的大事件——乌台诗案,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朱刚:乌台诗案是我这几年一直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结果可能与之前的表述有一些差别,很高兴借此平台,向观众朋友们分享我的成果。

中国古代,因写诗或文章,得罪君主或宰相,从而受到责罚的现象不在少数。大家普遍将乌台诗案视为其中之一,忽略了乌台诗案的特殊性。首先,乌台诗案是一起法律案件,且当时的档案资料基本保留下来。作为法律案件,我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立案。立案与当时社会传播环境改变有一定关系。北宋是一个印刷传媒流行的时代,这一点有别于前朝。一个人在诗词中表达与朝廷不同意见而被立案调查,这种做法在过去不符合儒家原则。儒家经典指出,面对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或是“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是传统儒家的论述。这与其所在的传播环境有关。当时,一个人说出与皇帝或宰相不同观点时,很可能已经失去权力。这种话只不过是几句牢骚,无法产生更大的影响,自然不会受到惩罚。

苏轼所处的时代与前朝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苏轼与主流政见不同的言论,发表在多次出版的诗集中,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苏轼是历史上第一位在生前就出版文集的作家。杭州的出版商反复出版的《钱塘集》,是乌台诗案中的罪证之一。乌台诗案虽不是历史上第一次文字狱,却是第一次以出版印刷的文集作为罪证的文字狱。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