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研究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研究述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面临着党的建设问题,就有党的建设研究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理论界涌现出一大批党的建设研究专家,并出版了大量关于党的建设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此,理论界掀起学习阐释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建设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齐卫平的《政党治理与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王韶兴的《现代化国家与强大政党建设逻辑》,从政党权力与治理的角度出发,寻求政党建设发展新路径;杨凤城的《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陈金龙的《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从新的理论视野考察党的思想文化建设,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党的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提供理论源泉;郑德荣和王右仁的《中共党史若干问题纵横观》、曲青山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王炳林的《党的历史与党的建设研究》,从考察历史经验的时间维度出发,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基本问题;欧阳淞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基本问题研究》、刘红凛的《新时代党的工作作风的多维透视与系统分析》,都兼顾中国共产党内外部建设,从更广阔的世界视角、更系统的多重维度出发,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编写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从“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五个方面展开,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阐释和系统梳理。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研究,理论界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研究、党的建设基本内容与基本经验研究、中外执政党建设比较研究、基层党的建设理论与现实研究这四个方面。

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党的建设的理论源泉。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理论界主要在政党性质、政党使命、政党领导、政党长期执政、政党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政党性质研究方面,作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诞生的文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问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并对各种误解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深刻批判。有学者指出,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变,是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党性与人民性有着密切关联,关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类型政党的根本特征。

在政党使命研究方面,《共产党宣言》明确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作为使命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内在使命在于共产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诚代表。有学者认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理论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实践要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精神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政治品格。

在政党领导研究方面,从历史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共产主义运动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重要性。有学者认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以牢牢掌握政治方向为逻辑前提,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内驱动力,以切实提高党的执政本领为能力支撑,以坚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为制度保证。

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也做了研究,中国共产党要确认执政使命与执政宗旨,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回应“为谁执政、为什么要执政”的问题。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许多宝贵历史经验,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等。

坚持政党的长期执政需要制度的保障。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制度体系是从政党政治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民主政治理论相统一的高度,对政党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发挥作用的理论根据、实践条件、政治生态和绩效呈现等要素,进行系统化思考和规范化表达所形成的“规则”性成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政党制度运行的前提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政党制度实施的核心本质。

关于党的建设基本内容与基本经验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时代篇章。理论界对百年来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问题,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发表了新的研究成果。

党的建设逐渐形成和发展为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构成要素的布局形态,在结构上更加趋于合理化和体系化。有学者认为,党的建设总要求一方面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核心要素,呈现出“守正”特点;另一方面,总要求的战略定位、具体内容、话语表达等不断与时俱进,呈现出“创新”特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

自我革命是党的建设保持先进性的先决条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捍卫人民立场,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同向发力,充分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找寻全面从严治党与自我革命的最优路径。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有学者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力”“党的建设质量”三个新概念,第一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基本内容总布局,突出强调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第一次明确提出“组织力”概念,突出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建设质量”概念,突出强调要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在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方面,理论界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观点。有学者指出,我国实现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全面发展,党内法规制度制定和实施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监督保障法规制度等,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和构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体系的现实路径,形成和巩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人才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理论界加深了对历史经验的研究。有观点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统一,坚持运用中国之治走向世界之治,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有学者认为,要善于科学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党的建设内在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发展,要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频共振、逻辑统一,做到推动两者相结合的政治自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是党的百年奋斗最宝贵的历史结晶,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关于中外执政党建设比较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注重中外执政党的比较研究,从治理模式、政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重探寻新政治生态视域下如何增强中国共产党自信、如何提升政党形象建设,在比较中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研究。

中国共产党提出“四个自信”的背后是具有强大包容性的文明历史与无限可能的新时代生机活力。有学者认为,在中国的社会情况背景下,与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相比较,中国政党制度能够代表并有效实现中国人民的意愿表达,在制度效能上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比较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强大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镜鉴。

在政治建设与政治纪律研究方面,执政党建设所有方面都是为了坚持和巩固长期执政这一核心政治任务。为达到这一目标,不断加强执政党的政治建设、强调党内的政治纪律是执政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学者指出,国外政党政治建设打破科层制、加强协商合作的趋势更加明显。以欧美政党情况看,党鞭控制和党纪约束的组织模式逐步淡化,党内非正式谈话、协商正成为新的党团组织模式,政党给予本党议员更多表达权和参与权,但保证党内政治路线的一致性仍然是执政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政治生态对国家的影响不容忽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是有效解决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深层次矛盾、关键性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民族复兴征程中通过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引领带动整个社会政治生态和政风民风根本好转的战略要求。有学者认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可以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可以集中精力、形成合力。中国共产党要严格从党内抓起、从党员干部抓起,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行为主体的行为自觉,铲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好政党形象尤为重要。党的形象是发展的、变化的,塑造良好形象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不断地把党的形象建设推向纵深。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政党存在较大差异,面对不客观的恶意抹黑,需要塑造一个全面又具体的执政党国际形象。要深入阐释党的指导思想、总结党的历史贡献、梳理历史经验、客观评价历史,建构业绩辉煌、敬畏历史的政党形象;要面对世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世界意义,承诺担负国际责任,建构世界大党的政党形象。

关于基层党的建设理论与现实的研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前沿阵地。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的要求,理论界对国企党建、农村党建、机关党建、非公企业党建以及科研院校党建的研究出现新的高潮。

国企党建工作是党的权力在企业中借以实现的路径,阐释国企党建工作的生成逻辑和由制度供给失衡所造成的现实困境,目的在于通过增强制度供给有效性为核心关键措施改善国企党建工作,以期增强党的权力运作和实现的有效性。有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嵌入式领导机制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体系,通过把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使其成为领导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治理主体,加强和改进了国企党建工作。

农村党建也是党的建设重中之重。长期以来,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乡村振兴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困局。有学者认为,基层党组织内部建设存在少数基层干部耍官威的病态体征,使得党与人民群众之间有了“隔离带”,破坏党的执政形象。基层干部当端正心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履行职责的座右铭,坚持党性淬炼作风,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畅通者。

在机关党建研究方面,有学者指出,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有学者指出,新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功能更加注重整体性和针对性,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提出的明确要求,需从基层党组织的系统构建上完善其功能发挥机制,从精准施策上提高其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在非公企业党建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伴随着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企业发展,党建工作已经在价值、制度和组织等维度对非公企业内部机体建设和外部生态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党建工作成为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成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的作用,有利于填补其“中空区域”,即党建工作的断层现象,有效增强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引领作用,保障非公企业稳定发展。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加彰显。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主要有强化政治性、彰显学习性、立足服务性、坚持融入性、突出引领性五个特征。有学者指出,应有机结合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党建研究,联结统一高校党建研究内容的系统化与精细化,紧密融合高校党建规范研究方法与经验研究方法。切实加强政治领导,牢牢把准政治方向,注重优化政治生态,着力提升政治能力,注意防范政治风险,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路径。

结语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关于党的建设的研究,可以看到理论界围绕重要论题开展了广泛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对策建议。但是,党的建设研究的学术化历练、学理化提升和学科化把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中尚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从研究视角层面看,政策解读较多而理论深度略显不足。目前党的建设研究部分成果主要是对党的建设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分析,对现实问题的关照相对缺乏。理论的研究深度取决于国家的需要程度,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党的建设学术研究以服务党的建设为旨归,关注的重点应是党在现阶段建设的中心任务。党的建设研究需要具备鲜明的问题导向,不断增强理论深度研究,保持学术研究的新活力。同时,也要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在进行党的建设学术研究中要善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发挥学科建设在理论研究中的平台支撑作用。

从研究论域层面看,策略性构想居多而学理性建构不足。目前党的建设的学术研究内容涉及了党的建设研究的方方面面,然而研究的论域多倾向于策略构想,学理性构建不足,研究多是从微观层面对前沿性热点问题提出经验性构想,没有深厚的理论积淀,难以提炼内在规律,导致党的建设内容系统性不强、学理性薄弱。党的建设至今为止仍是一门年轻学科,需要学者们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理论,对基础的理论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要注意学科的现实性应用,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党的建设学科,要不断规范学科的研究对象,明确学科的研究领域,构建逻辑严整的学科体系,形成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创新学科的话语体系。

从研究方法层面看,单一运用为主而多学科借鉴不足。纵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研究成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既有以历史经验为主线的纵向研究,又有中外执政党的横向比较研究,能够体现党的建设研究特色。然而,总体上看,党的建设研究方法较为传统和单一,缺乏系统思维,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建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还需要与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融会贯通。各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方法的借鉴运用,应该坚持“大党建”格局,防止“大乱炖”现象,摒弃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妥善处理好普遍与特殊、历史与现实、单一与多样等关系,在充分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建立党的建设学科方法体系,为党的建设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作者分别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