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凸显具有首都特点共同富裕

《报告》凸显具有首都特点共同富裕

《报告》原文: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

纵观此次《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共同富裕”成为“亮眼词汇”。《报告》中三次出现了“共同富裕”,深刻回应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凸显了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之路。

《报告》深刻回应中央顶层设计

《报告》在勾勒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时指出:“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这一论述深刻回应了中央对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擘画。

首先是深刻回应了“做大切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辩证地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共同富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需要和可能,首先要通过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在此基础上把“蛋糕”切好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正是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的辩证统一。

就“做大蛋糕”而言,《报告》明确给出了7个“显著提升”,这也是实现今后五年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也就是如何实现“城市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的7个方面,包括首都功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就“分好蛋糕”而言,其全部要义则体现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基本制度设计中。其涵义之一就是人人享有合理分配格局,结合首都工作,《报告》在第六部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设计明确指出,“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同时,“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解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除了分配制度,还有一个重要涵义就是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就此,《报告》也指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安排,通过这一系列安排,确保北京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从而构成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其次是深刻回应了“目标说”。这主要体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这项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中央要求在十四五末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同时在第六部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明确指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报告》紧密结合首都工作,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安排上,是和中央的顶层设计高度吻合的。这种“吻合”体现在“阶段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体现在“成果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升的过程;体现在“全局目标”上,就是共同富裕是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过程。

第三是深刻回应了“规模说”。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中央循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提出的总要求是“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中央还就不同群体分别提出了政策要求。北京市委主要领导也表示,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实现具有首都特点的共同富裕的关键。《报告》以此为根本遵循,结合首都工作实际,指出北京将“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灵活就业。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农民和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报告》凸显了具有首都特点共同富裕之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该具有怎样的首都特点?《报告》在字里行间凸显了三大特点——

共同富裕的第一个“首都特点”就是区域协调平衡发展。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但共同富裕需要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这方面,《报告》在第四部分“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给予专题论述。所谓“区域协调”,《报告》列举了“城南”、“京西”、“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等区域,其协调发展的要点包括:城南——优先布局重大项目和优质资源要素,缩小南北发展落差;京西——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平原新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补齐短板,形成特色产业;生态涵养区——深化区域结对协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这些论述鲜明地体现出在首都发展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以区域为特色的平衡性特征。

共同富裕的第二大“首都特点”就是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报告》在第四部分同样辟出专门段落予以论述。《报告》指出,本市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把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优先”落到实处。这“四个优先”,在今年上半年颁布实施的全市《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均可找到对应的具体“答案”。例如关于干部配备,《方案》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特别是“消薄”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要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要素配置,本市更是明确了“保粮”(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2万亩)、“保地”(实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落图落地)、“保种”(打造“种业之都”)、“保优”(打造3个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创建一个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农业基础要素支撑。关于资金投入,本市将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等。关于公共服务,《方案》也列举了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具体项目。纵览《报告》,可以感受到一幅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画卷,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铺就通途。

共同富裕的第三大“首都特点”是统筹需要和可能,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报告》在第六部分“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专门辟出段落予以论述,《报告》指出,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坚定迈进。其中九个方面的公共政策体系包括: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导向;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三是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四是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五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六是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加强基层福利设施建设;七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八是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九是做好对口支援协作等工作。

从《报告》中擘画的今后五年共同富裕蓝图不难看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首都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首都发展已经踏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

责任编辑:崔静涵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