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乡村之策:振兴·共富·向新(2)

                                  乡村产业振兴:从怎么看到怎么干

206041933

梅旭荣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一、农业产业发展:怎么看

从2017年数据来看,农业以7.9%的GDP贡献率,占了27%的就业比重。同样在2017年,农业-食物系统GDP占比达到23.3%,对就业的贡献超过1/3,达到36.7%。农村一二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单位,GDP将增长3.32个单位。这就是农业一二产业增长的乘数效应。农村一二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可以释放0.14%的农业-食物系统劳动力。也就是说,农业-食物系统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路径是非常畅通的。这也是为什么把农业的基础地位,称为蓄水池、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原因。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城市就业下降,农民返乡不离土,为国家创造就业提供了极大的缓冲空间。

从竞争力角度看,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05年以来,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更是如此,我们的谷物粮油等曾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已经普遍缺乏竞争力,只有园艺产品还具备国际竞争力。

那么,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增长,而人工和土地成本是推高生产成本的最主要原因。

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看,我们的农业政策中,为何要让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上升的成本转化为农民收入,包括粮食生产补贴、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所以,牺牲部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换取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是我国农业政策中的重要选项。

那么,农产品丧失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不是就失去了对市场的控制?其实并非如此。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谷物生产大国。中国农业竞争力目标是立足国内口粮的绝对安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即保障国内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而不是去抢占国际市场,这是由我国人口与资源禀赋决定的。

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26%,其中体现技术进步的技术变化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约为78%。也就是说,40年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而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力是技术变化带来的,也就是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从2005年到2018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率下降,而体现技术进步的技术变化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下降到了10.5%。

二、乡村产业振兴:怎么干

2021年,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聚焦食物系统转型话题。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食物系统,正在向健康、高效、可持续、包容性和可抗力几个方向转型。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农业-食物系统能够向营养健康、具有包容性、低碳绿色、有技术创新和系统价值链的角度转型。

在中国,食物转型的现象同样明显。2020年,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物能量供给为3950千卡,其中2952千卡来自国内生产的粮食,1000千卡来自进口粮食。在食物消费中,人均每天摄入能量为2248千卡,而国内生产供给的能量为2900千卡,这意味着,国内生产的食物能量,足以供给国内人均所需。

既然国内生产的食物,足以供给国内所需,那么进口的食物又去了哪里?因为我国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从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能量来源结构来看,居民人均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接近推荐值下限,而蛋白质的消费量则接近推荐值上限,这意味着,我们吃主食越来越少,而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越来越高。食物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能量需求也发生变化,这也是我国每年进口那么多食物的原因。事实上,我国进口的主要是饲料和蛋白,尤其是大豆的进口。也就是说,我国的食物进口主要是解决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在产业振兴中,要注意“三个融合”:产城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融合。其一,产城融合。2021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农业生产主要是满足城市需求,产业布局、市场等主要在城市,因此,推进产城融合非常重要。其二,产村融合。乡村发展与产业振兴密切相关,产业“空心村”是很难得到发展的。其三,产业融合。要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关于县域经济和乡村再工业化问题,也是我们近些年非常关注的。城市消费中的碳足迹值得注意,尤其是大城市,如果主食、副食都通过调入的方式满足消费,碳足迹的问题就必须引起重视。为什么要关注县域经济?县域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县域经济是衔接乡村产业和城市产业的一个纽带,是城乡融合的纽带。从这一角度看,未来县域经济是非常有活力的,在此情况下,就有必要推进乡村再工业化。

三、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给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想象空间。未来,“用手机种地,享城市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能的情景。

科技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食物结构。当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盐多、油脂多、劣质动物蛋白也多,而干果少、水果少、乳制品少,这和当前慢病高发的现状是有关系的。未来,以健康膳食为目标的功能性食品的培育和研发,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在绿色碳科技发展中,一是要做好地方农产品,在标准、品牌、规模、效益、监管等方面做好统筹;二是要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让农业为固碳减排作出贡献;三是发展低碳绿色循环农业,通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绿色成为农业的本色,为今后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