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平:在历史和未来视野下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QQ截图20220802141217

徐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点击观看高端论述

点击观看精美课件

一、深刻理解“一城三带”的历史文化意义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句的落脚点是“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知道,在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离不开对文化的建设。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在这句话中,“内容、支点、因素、源泉”四个关键词概括了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段话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仰”。我们要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抱敬仰态度。二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治国理政和高质量发展中可以起到助推作用。三是我们要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但只是借鉴,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坚持首善标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文化强国目标,高质量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一核”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这是灵魂;“一城”即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带”即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建设;“两区”指的是推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

2020年4月9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繁荣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这两个文件的发布对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方向、任务、规划、路径进行了全面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这段话对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