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徐平:在历史和未来视野下 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论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北京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支点,是向世界呈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窗口。无论从历史、现实、未来还是国际化的维度,北京在构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都应走在全国前列。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北京“都”与“城”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首都建设和发展,多次考察北京,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

北京既有超大城市治理的一般性规律,同时,作为首都,又有其特殊性,北京的超大城市治理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从历史上看,北京地处中国农牧文明交汇地,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点。北京的发展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过程相吻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缩影和象征标识。

北京作为800多年的古都,首先要解决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强调,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都”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和文化的架构。所以在“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下,我们提出了五大功能,即“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

“城”是一个物理和空间的概念,但是核心是人。北京这座“城”不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今天,北京的发展问题要放在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下去思考。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