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抗疫

中国全民抗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

中国的抗疫是全民动员的“人民的抗疫”,又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为了人民的抗疫。面对世纪疫情跌宕反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3月17日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当前和下一步我国抗疫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安排。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明确疫情防控新阶段目标任务,对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全民抗疫大战, 弘扬了一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书写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令世界瞩目的抗击疫情“中国答卷”。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是只有中国才能实现的“人民的抗疫”,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为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全民抗疫共识,是人民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抗击疫情的高度信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行动、战胜疫情的社会认同,是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鲜明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强大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力量源泉。上下同心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自疫情发生以来,为有效应对此次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机关干部、居村干部、报到党员等力量投入抗疫一线,动员党员干部就地就近下沉,遵照防疫规范指引,直接参与社区重点人群服务保障、电子围栏派单人员排查、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管控区卡口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效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点任务落实。无数共产党员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忘我奉献,这是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疫胜利的底气和保证,是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制度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动态清零”总方针的价值旨归,是基于我国抗疫实践总结出的科学路径,是基于现实国情所作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权利、人民的需要,所有这一切都以人民的生命、人民的生存、人民的安全为基础,没有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其他都是虚论浮谈。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做好抗疫工作,认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防控举措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并依靠人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面对外界对中国的“清零政策”的质疑,中国政府作出回应,我们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全民抗疫要从全局、大局、变局的视角出发,并且拿出真实数据予以最有力的反驳。从国际上看,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截至2021年底,全球累计新冠死亡病例约1500万人,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超百万,西方一些国家采取了所谓的“躺平”式抗疫,选择自然免疫、群体免疫的方式,这是对人民生命不负责任,也是政府无治理能力的表现。中国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现阶段如果中国选择“躺平”“共存”的策略,必将付出巨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社会代价,特别是威胁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脆弱人群的健康,这显然违背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抗疫理念。人民至上深刻诠释了中国疫情治理的基本价值立场、党中央的疫情防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本质上相一致。

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一切为了人民,发展经济也是为了人民,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中的具体实践,不仅包括维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根本利益,还包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展防疫工作,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对各级政府全面抗疫行动力和执行力的考验。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我国走出了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之道,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彰显了我国在复杂形势下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中国抗疫不仅确保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体推进“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多重目标。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工业生产虽然放缓,但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高增长。服务业生产虽然下滑,但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市场销售虽然减少,但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持续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虽有所上升,但主要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但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稳固的疫情防控成果能够为经济的全面恢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动态清零、精准抗疫”是我们党和国家有信心有实力有能力的表现,也是对能否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真正贯彻于行动中的重大检验和考验。两年多来,病毒频繁变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变”的是不同阶段的具体防控策略,“不变”的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确定了“动态清零”总方针。全国各地迅速开展疫情应对处置各项工作,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深化医改工作,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时因势提速升级防控措施,提升监测预警的灵敏性,推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方案。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在采样人员调配上尽量不要挤占日常医疗资源,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主要保障日常疾病诊疗。收治隔离能力再加强,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永久性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把防控的人力物质资源备足备齐,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用,把“动态清零”真正落到实处。加快推进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疫苗临床研究和审批上市。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提倡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等人文关怀和道德理念,并一直延续至今。在这场同世纪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大无畏的气概,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疫情防控新阶段取得的成果生动表明,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践,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的充分体现。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魏飞: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