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推动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5)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并对北京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行动目标、规划引领、经验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保护、民生保障、城市治理、生态建设、疫情防控、冬奥筹办、京津冀协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断,涉及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了首都工作的根本遵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重点布局,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那么,北京要如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要立足于“四个突出”:突出“数字”驱动,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作为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突出“全球”争先,坚持全球化视野和高水平开放;突出“标杆”引领,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实施一批标杆工程,打造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体系;突出“城市”孵化,把北京超大城市整体作为一个超级孵化平台,加快构建数字社会生态。

3.“治”与“调”。在社会领域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注意到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北京市各级干部也要对治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报告对治理问题非常关注,强调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提升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等。治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从精治、共治、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入手,着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让城市更宜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通过梳理学者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思路,我认为有五个重要方面:一是厘清治理概念,有学者提出要将礼治文化传统嵌入社会治理概念中;二是面向治理转型,有学者提出要从效率优先转向凝聚共识;三是完善治理体系,有学者提出“一轴多元”概念,推动党的领导下的多元主体的参与;四是增强治理能力,有学者提出要在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的综合治理上协同发力;五是推动治理实践,着眼“三治结合”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处理好基层社会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

北京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怎样实现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北京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机制——接诉即办。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再到“未诉先办”,最后形成主动治理,通过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聚焦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高频共性难点问题,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民生问题,明确一个市级部门牵头负主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定好时间表、路线图,扎实办好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这也是通过大数据支撑,更好实践智治的典范。调理:梁思成曾说,“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2021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和简易楼腾退改造,老旧楼宇与传统商圈改造升级,低效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和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六种类型,在满足规划要求、实施方案合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别推进各类单项更新改造项目。

4.“核”与“翼”。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这也是未来北京要努力奋斗的一个方向。都市圈是介于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一个概念,它的空间范围比城市群要小,比城市要大。

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三个圈: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其一,通勤圈,为北京向外50公里,覆盖燕郊、大厂、香河、涿州、固安、武清等环京地区;其二,功能圈,为北京向外100公里,辐射到雄安新区和天津;其三,产业圈,为北京向外150公里,延伸到河北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沧州等城市。以沧州为例,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北京生物医药以及部分汽车产业疏解到沧州非常成功。从北京到沧州的高铁不到1小时,便捷的交通就好似重要的“骨架”,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要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下,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好“1+1>2”的作用。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