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伟大旗帜 谱写崭新篇章(3)

摘要: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政治宣言,为开好党的二十大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七、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途和正道。

第一,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和探索。在世界现代化发展史中,中国是后来者。中国的有识之士睁眼看世界,开始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洋务运动的代表们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致力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维新运动与立宪运动的代表们曾试图进行制度层面的改革;辛亥革命后,中国一度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现代国家,谋求独立、统一与经济发展。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1933年7月,《申报月刊》曾发起过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集中讨论了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中国现代化应当采取哪一个方式:是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这些方式的步骤怎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针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日渐衰落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指出,“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毛泽东同志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懂得,中国要实现的不是西方式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可以效仿的先例,更没有现成的经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20世纪60年代,我们党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目标。在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新时代这十年,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版图,使现代化由“单数”变为“复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五个是”和“四个不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我们推进的事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建设什么别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实现对于现代化一般进程的创新突破和超越。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中国式现代化既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也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紧密相连,所以我称这个时代为强国复兴时代。

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5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九、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我们要继续回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提出的“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671.2万名党员(截至2021年底)、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正确回答了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

第一,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什么的回答,旨在弄清楚其身份标识。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具有不同于其他政党的身份标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立场、宗旨和境界,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利益。

如何建设这样的共产党?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强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949年3月,面对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党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来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对”,即“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两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两个确保”则是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要求。

第二,对于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回答,旨在弄清楚其践行能力。“要干什么”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这不仅仅是建党之时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是贯穿于党百年奋斗历史全过程的问题。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一以贯之、坚持如初,才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视野中,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百年创造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70多年的视野中,积贫积弱、一穷二白是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一个烂摊子,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和人民书写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小康到奔向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40多年的视野中,如何走出一条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是中国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党和人民书写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岁月如歌,征途如虹。形势决定任务,行动决定成就。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一件一件干出来的。

第三,从过去走向未来,对于中国共产党还要干什么的回答,旨在把握历史的主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现在,党团结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把我们的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其核心内容就是强国时代、复兴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要干什么?就是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特别是在当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的一切要求都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正是这种经济发展的政治表现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以贯之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中得来的。

十、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百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人民既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既有质的规定性,也有量的规定性。什么是人民?有三点需要我们把握。第一,“人民”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它包括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人民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劳动群众。第二,“人民”不仅改造客观世界,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改造主观世界,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众多人组成的集体,而不是单个的人。在新时代的视域中,人民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域中,人民是一个分量极重极重的词汇。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今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聚集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事业是一项伟大事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团结奋斗中形成了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伟大力量。

百年风华,人民史诗。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依靠上下同心,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依靠齐心协力,我们打赢了抗疫总体战。正是因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不脱离人民,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我们党总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护、支持。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

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法宝和生命线,须臾不可偏离,须臾不可舍弃。我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自觉拜人民群众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把握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只有如此,我们的党才能坚如磐石,我们党的事业才能行稳致远,无往而不胜。

完成非凡之事业要有非凡之精神,更要有非凡之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迎接党的二十大结合起来,接续奋斗、永远奋斗,立足岗位积极作为,满怀信心,迎接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伟大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