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变革在“五史”中的里程碑意义(4)

摘要: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党史上,表现为在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同时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自身建设,构成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划时代的新发展阶段;在新中国史上,表现为推动国家事业和人民命运发生历史性改变,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改革开放史上,表现为立足更高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表现为坚持“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向前。

在新征程上要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证明,“两个结合”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征程上,我们面临愈加错综复杂的风险和挑战、矛盾和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行动指南就是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直面现实、回答时代之问。另一方面要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和魂。要坚持守正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起来,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不断蓬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

五、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由此开始,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最深切的愿望和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最鲜明的主题。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人民摆脱贫困,翻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篇,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出了中华民族独立实现强国梦的时代新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党全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最伟大的复兴梦想。

十年来,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了在中国大地上消灭绝对贫困的惊世壮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小康社会代表着殷实富足与幸福安康,不仅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欣欣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之拼搏努力的奋斗目标。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下,曾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193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在此情况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摆脱贫困状态,从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定不移朝着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书写一页又一页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1.2万美元以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其拥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伟大丰碑。它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意味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已从遥远的理想变成眼前的现实,代表着中华民族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再也不是面黄肌瘦、羸弱不堪的代名词,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以昂扬的姿态、自信的步伐走在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十年来,党带领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塑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集大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成了我们民族独特的文明特征和文化标识,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近代以来的工业化潮流中,中华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却因为内外各方面障碍而屡屡碰壁,一度凋敝沉寂,落后于世界大势。因此,中华民族长期被欧美一些所谓的“文明国家”嗤为“未开化”民族,饱受蔑视与屈辱。危难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了中国的现代化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特质激活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使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出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明成就、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科学探索、我们党一百年的奋斗征程凝结而成的文明形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理论创新、制度完善、文化繁荣特征的全面概括。理解我们党创造的文明新形态,就要首先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这不仅明确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而且成为我们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这意味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再度开始引领世界潮流,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自信自强的底气和披荆斩棘的勇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十年来,党带领人民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走到了最接近伟大梦想的历史时刻。

首先,新时代十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腾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创造了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提升了振兴中华的能力和信心,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

其次,新时代十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新任务新要求,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了新矛盾新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使命,牢牢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行顶层设计,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飞跃,在国内外局势变幻中团结带领人民稳步向前,继续向着由我们党把舵领航的复兴之路不断迈进。

再次,新时代十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结了宝贵精神谱系。在百年奋斗的历史积淀上,党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延续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传承,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当代枝干,强化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汇聚起复兴路上的精神力量。

这些都充分证明,新时代十年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转折与界碑,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恢弘的历史画卷已经展开,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

责任编辑:李颖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