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与协同推进

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关系与协同推进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政治性、基础性、全局性。正因如此,从2004年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0年以“三农”为主题,体现了“三农”问题“重中之重”的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看似两个目标,前者侧重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后者侧重农村的现代化,但其实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

2022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虽然城市化率逐年提升,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民的绝对数量仍然很大,这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截然不同。美国农业GDP占比约为0.84%,农业人口占比仅为1.3%;而中国农业GDP占比7%,农业人口占比高达36%。因此,农业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强国的核心特征,也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农村现代化构成了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联动机制。

20世纪50年代美国便已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水利、良种、农业化学化等领域达到了很高的科技水准,种植业、畜牧业实现了全面机械化。美国242.2万农业劳动力创造了1692亿美元产值,人均产值十倍于中国。世界四大粮商中有三家是美国公司,美国控制了全球超过一半的粮食市场,拥有极大的粮食定价权。美国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有220万个私人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着大约2.4万亩土地,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程度高。美国还是全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玉米、棉花、大豆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出口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占比达到10%,2021年出口粮食创汇收入达1490亿美元。无论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农业都迫切需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驱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土地、产业与人才: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相对落后,农业从业人口数量巨大,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参考其他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之路。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土地、产业和人才。

首先,土地是农民的核心资产,但长期以来,土地作为资产的属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的关键议题,对于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作用。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之本、农民之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必须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另一方面,需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近年来,我国探索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农民集体、承包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为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制度基础。

在实践中,上海市奉贤区六墩村率先开展“三块地”改革试点,以宅基地改革作为切入点,率先启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通过盘活宅基地资源,发展乡村总部经济,引入市场主体开发,将乡村资源转换为发展资源,形成村民增收、村级经济与农村环境、文化相融合的良性发展机制。上海市浦东新区则在土地流转模式上不断创新,使得农户收入不断增加。在流转方式上,除了竞拍外,还有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在经营模式上,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或各类经营主体加农户的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当前农村新型农业经营的主力军;在土地用途上,基本覆盖浦东所有种植品种。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四季花海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花海生态园是上海界浜蔬果专业合作社借鉴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荷兰郁金香花海等世界十大花海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方式经营管理,配套上海迪士尼项目的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该流转涉及土地面积371.766亩,交银国信搭建土地流转信托构架,设立“交银国信·周浦花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单一信托”,以上述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信托财产设立财产权信托。交银国信作为信托计划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并将该信托财产出租给运营方界浜蔬果专业合作社,由其开发周浦花海生态园并进行后续运营管理。信托计划存续期间,界浜蔬果专业合作社每年将应支付给农户的土地流转费用划转至信托计划,由信托计划向周浦农投支付并最终分配到农户名下,作为信托利益的来源。从初始流转年度起,农户每亩地每年将享受土地流转基价和每年递增5%的土地流转收益。同时,农户可与界浜蔬果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继续在周浦花海生态园工作,在原有的土地上实现了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两份收入,实质性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该项目实现农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离,规范了各方的义务和职责,约束了权利边界,保障了各方的权益。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农地制度改革才刚刚起步,农业发展的制度红利亟待释放。下一步要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农村大量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其次,产业振兴是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农村可以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是一个低回报且相对脆弱的产业,必须把农业生产有机融入现代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建立健全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经营体系,发展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网络和冷链物流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和高效配送体系,才能提升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产业链条健全高端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需要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布局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沈村的“小三园”(花园、果园、菜园)项目,不仅提高了土地流转率,也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升级。“一粒米(水稻)、一颗果(8424西瓜、草莓等经济作物)、一片花(花卉)”的“三个一”工程逐步成为海沈村的靓丽名片。围绕打造“品牌引领-主体联合-产销对接-利益分享”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海沈村在“惠民农盟”党建品牌引领下,打造“海沈农联社”。与区属国企深度合作,合作共建60亩花卉基地,利用村民宅前屋后“小三园”,委托种植精品花卉,借助“花卉进社区”等多渠道销售,通过精油提炼进行深加工,形成花卉全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集聚发展。为知名农产品品牌构建线上线下“双渠道”营销体系,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增收增效、村民群众发家致富。

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上海市浦东新区海沈村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全村1658亩耕地已完成农田林网和灌溉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全覆盖、农业排灌站5座、农资农具仓库4座、农机服务站1个、为农服务站1个,农业机械化操作100%。采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方式,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鱼稻共生60亩。在水稻品种上,海沈村引进日本胚芽米生产线,生产高营养、高附加值胚芽米。引入电子商务公司落户并实体运作,联手打造高端稻米品牌。与知名电商等网络销售渠道合作,发展订单农业。

最后,人才是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软实力”。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都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优先于资本的增殖。这里的“人”既包括村民,也包括专业人才。一方面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农村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乡村振兴要优先保障村民利益,通过土地入股分红、租金、工资等多元化收入使村民富起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要吸纳乡村振兴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人力资本的集聚带动农村的产业聚集与产业升级。青年人才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市场信息、经营思路和先进技术,而这对于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人才向乡村回流和聚集,技术下乡也就水到渠成了。

人才是乡村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需要积极培育、引进各类人才。一是管理类的人才,包括乡村社会治理、农业管理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村级后备干部储备机制,充实基层人才队伍;二是技术类的人才,包括农业农机专家、科创人才等;三是经营类的人才,包括企业经营、市场开拓、电子商务、大数据、乡村旅游管理的专门人才。既要从本地的乡贤、经济能人、优秀党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中发掘人才,也要注重引进一批有志于在乡村成就事业的职业经理人、优秀农民、创业领头人。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不仅用待遇留人,更要用事业留人;要建立一揽子长效机制,用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创业就业环境留住人才。要给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发挥才干的平台,比如打造乡贤理事会、乡贤参事会、乡贤议事会等乡贤组织,协助村委会参与乡村事务治理。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在推进云上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中,创新思路、先行先试,面向全国招聘3名乡村CEO(乡村职业经理人),负责示范园核心区产业规划、资产管理、市场经营等工作,探索出一条人才振兴新路径。罗平县首创“党建+乡村CEO”培养模式,登记注册乡村振兴示范园的经营公司,组建“村组两级党组织书记+乡村CEO”高层管理团队,引领村级经济发展。罗平县将乡村CEO前置到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阶段,让其熟悉示范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资金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产状况、经营方式、利益联结等情况,为后期资产管理、业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成效展示等夯实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乡村人才的集聚不只是狭义上的农业人才,不论什么行业的人才,只要生活在乡村,都会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2019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率先在张江镇新丰村金家宅打造出上海市首栋乡村人才公寓。首套样板房以14万元的年租金从农民手中租下,每两年涨价3%。镇属企业再投入100万装修加固租下的闲置农民房,打造出16间平均面积13平方米的独立房间,并配有共享厨房、活动室、洗衣房、阅览室等公共空间,门禁密码门锁、24小时监控探头、电子围栏、烟感报警等智能化安全设施以及定点班车等配套服务。新丰村乡村人才公寓由企业整栋租赁后再出租给员工,有些企业再予以一定的住房补贴资金,员工每月租金最高不超过千元。目前,新丰村乡村人才公寓共有11栋,房间102套,面积2500平方米,解决相关就业岗位6个。村经济合作社因人才公寓项目发展乡村旅游每月增收约4万元。乡村人才公寓不仅有效回应了企业职工和当地农户的双向需求,大大降低租房成本,缓解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居住难”问题,解决了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后顾之忧;也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新源头,为乡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此外,乡村人才公寓也有助于组织动员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这些年轻人不仅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而且带来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与治理规则,为老龄化的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愿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传统小农转型为现代职业农民,需要紧紧围绕土地、产业与人才,一体化协同推进。这一过程需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一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2%,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重要种源、关键环节、核心领域等方面。同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亟待提升,涉农领军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二是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通过改革农地制度、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不断调整和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提升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运行机制及实践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2AZD08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23年2月14日。

②《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铆足干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日报》,2023年1月11日。

③姜长云、李俊茹、巩慧臻:《全球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和经验启示》,《学术界》,2022年第8期。

④《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农业强国?——一论农业强国》,《农民日报》,2023年1月3日。

⑤《怎样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三论农业强国》,《农民日报》,2023年1月5日。

⑥金观平:《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经济日报》,2022年12月28日。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