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全面抗战时期青年动员的舆论阵地

《中国青年》:全面抗战时期青年动员的舆论阵地

《中国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10月因办刊环境艰难而停刊。1939年4月16日,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推动下,《中国青年》在安吴复刊,第二期起迁至延安。毛泽东亲自为刊物题写刊名,胡乔木担任主编,作者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等党的高级领导人。1941年3月,由于物质条件艰苦,加之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中国青年》被迫再次停刊,共出刊29期。直至1948年秋,才再度复刊并出版发行至今。1939年至1941年间,《中国青年》在青年抗战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战事业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报道国内外形势增强青年抗战信心

《中国青年》复刊后的第一期便在《发刊词》中指出,抗日战争正向着新阶段发展,而中国青年运动也踏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环境更加艰苦,但是从整体来看,却是走向统一的全体的青年运动的过渡时期和转变时期。因此,务必要发挥中国青年“坚毅勇为牺牲奋斗的伟大精神与光荣传统,发挥各进步青年团体的优良作风。特别是边区战区敌后方以及军队里的青年运动的宝贵经验,使全国青年运动迅速展开与进步”。百团大战期间,《中国青年》密切跟踪战争形势并实时报道,发表了《八路军“百团大战”战报》《“百团大战”九月份在晋察冀的胜利》《从“百团大战”说起》等文章,详细介绍敌我双方交战次数、俘虏敌军人数、我军占领据点情况等,鼓舞我方抗战士气。

《中国青年》还十分关注世界反法西斯形势的发展。《中国青年》先后刊发《德国的反法西斯运动》《法西斯高压下的奋斗》等文章,及时关注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动态。1939年10月,在中苏文化协会桂林协会成立之际,《中国青年》发表《怎样认识国际情势?》一文,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地反法西斯斗争的情况,指出苏联的政府和人民,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人民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并强调“中国的抗战乃是国际反侵略运动的一个构成部分,所以也只有和国际反侵略运动更密切的配合起来才能迅速的取得抗战的胜利”。通过对国际形势的报道和分析,使广大青年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了青年人对抗战必胜的信心。

宣传中共方针政策巩固青年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青年统一战线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青年》刊发的《论战时中国青年统一运动》《统一青年的思想》《建立青年统一战线》等文章,从争取抗战的胜利、争取国家的独立、争取青年本身的权利等方面阐释建立青年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国青年当前努力的方向》则强调“我们主张各级青年组织的领导机关,应该是统一战线的,应该包括一切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青年参加,反对任何党派的统治和包办”,以此引导青年人了解革命形势,认清建立青年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全面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企图欺骗、收买和控制青年,并以之作为破坏青年团结、从事反共活动的工具。对此,《中国青年》予以坚决揭露,明确指出中国的青年工作存在根本不同的两个方向和两条路线,“一个是革命的,进步的,民主自由的,为中华民族与中国青年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另一个是反动的,倒退的,压迫青年的,是使青年走向腐败、堕落的,是危害中华民族与中国青年的”,而只有“实行不分信仰、不分党派的自愿结合的原则,才是真正统一战线的道路”。在《中国青年》的广泛宣传下,全国青年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救国热情被充分激发,促进了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总结各地工作经验指导全国青年运动

总结经验教训,指导青年运动是《中国青年》的创刊宗旨之一。《中国青年》及时关注全国各地青年运动开展情况,积极总结工作经验。《晋察冀边区的青抗先》从日常教育、工作锻炼、火线战斗等方面介绍了晋察冀边区开展农村青年工作的方法;《冀南抗日青年营的创立》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南抗日青年营通过向富户借粮解决饭食困难,通过献枪、借枪、造枪解决枪支困难,最终实现正规军化的创举。

全面抗战爆发后,青年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开展起来。《中国青年》认为,国内青年运动的成功开展主要得益于三个要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帮助青年建立武装队伍、提高文化水平,使青年迅速成长;二是青年人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敢于同日寇及汉奸的一切阴谋毒计进行坚决斗争;三是青年组织的发展可以壮大青年力量,改良工作方法,使青年运动由散乱走向统一。这些经验总结不仅为各地青年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对青年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参考。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青年》以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己任,发表了大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把中国青年培养成共产主义事业的后备军,《中国青年》刊载了大量宣传马列思想的文章。如《李卜克内西小传》《〈唯物史观〉》《怎样从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等,这些文章既有对杰出马克思主义者生平事迹的介绍,也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阐释,促进了青年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认同。二是普及文化知识。《中国青年》经常刊载符合青年人年龄特点、通俗易懂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借此提高边区青年的文化水平,培养更多抗战人才。三是教授军事技能。1939年至1940年间,《中国青年》开辟“战术常识”专栏,发表《空袭与救护》《坦克与反坦克》《新武器丛谈》《怎样认识毒气》《夜间轰炸之防御》等文章,涉及战时救护、武器介绍、化学品和毒气的种类、危害以及防御方法等军事知识。这些文章有很强的实战意义,对于增强青年对战争的认识、提高青年的军事技能有重要意义。

总之,宣传抗日政策、动员青年投身抗日救亡,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青年》始终坚持的中心任务。《中国青年》不仅在动员青年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完整地展现了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对青年群体的动员过程,为党争取青年、赢得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红色报刊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CDJ03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静涵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