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赵继敏: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

(一)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桥头堡作用日益凸显

2020年7月,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是双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战略支点”,也是国内外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首都都市圈的关键节点,迎来了国内外资源要素加速集聚的机遇期。

一方面,联通京津冀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区域联动的空间格局初步显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后到达河北雄安新区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时间缩短为15分钟和35分钟。

另一方面,城市副中心对河北省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北京市、河北省联合印发《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北三县协同发展。之后,北京城市副中心先后与武清区、廊坊市签订各类合作协议数十个,在规划衔接、产业互促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推动中关村通州园等与北三县重点产业园区加强产业分工,有效带动了北三县产业升级和软实力提升,为城市副中心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广大的战略腹地,增强了对国内外企业的吸引力。

(二)“两区”开放政策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两区”建设),是近年来中央批复支持北京的两项重大政策。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在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是试点放宽外资准入标准。在北京自贸试验区和通州文化旅游区允许外商投资文艺表演团体(中方控股);鼓励外国建筑设计师在城市副中心设立建筑设计公司;支持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

二是立足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绿色自贸”“创意自贸”两大品牌。在各方面积极推动下,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建成,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正式升级为国家级交易所。国际设计产品展示体验和交流贸易中心等平台正在筹备和建设之中,汇聚全球品牌设计机构的能力有望增强。

三是深化“准入即准营、最多跑一次”改革。分类制定区级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积极鼓励并协助城市副中心中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通过“报备即批准”方式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对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吸引力。根据“企查查”网站数据,自2020年9月24日北京自贸区授牌启动以来,城市副中心新成立且处于存续状态的各类企业44361家,占全部企业的21.4%。

(三)数字经济引领下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

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了跨境电商、在线教育、共享生产等新业态,以及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等新模式,为城市副中心作为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机遇。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业者以年轻人居多,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需要重点发掘的经济动力。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政策,提出“五新”举措,即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五新”领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以新基建为驱动、以新场景为引擎、以新开放为突破、以新服务为抓手、以新消费为支撑,共同构筑新经济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