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个特色小镇——推动产业集聚、错位发展
张家湾、台湖和宋庄三个小镇在文旅、科技等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张家湾小镇已经在设计服务和城市科技领域引入北建院、泰宁科创等50多家科技类创新型企业。台湖演艺小镇依托临近环球主题公园的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创意创作、展演交流等核心功能,带动优质资源集聚。宋庄艺术创意小镇以原有的画家村为基础,重点发展原创艺术创作、艺术品交易和文化休闲旅游等业态内容。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细化产业功能布局。张家湾、台湖、宋庄的产业定位是依据规划设计而来的,在具体的招商引资和项目推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功能定位。比如,近年来,科技创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张家湾设计小镇集聚了较多的城市科技类产业,可从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以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和培育优化新经济生态,为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更多高含金量场景条件。
4.建立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发挥重点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将北京的改革创新政策与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实践相对接,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为京津冀产业合作新平台。一方面,依托运河商务区等重点园区,探索建立总部—生产基地产业对接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辐射功能,聚焦商务服务、科技创新和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河北、天津产业园区的合作,推动形成园区产业合作联盟。另一方面,健全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范畴内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区域内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新格局。
5.积极推进通亦协同发展
构建通州与亦庄经济开发区常态化沟通机制,以亦庄经济开发区为主导,做强做大台马科技板块,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争取两区产业扶持政策互惠互利。加强西集网络安全产业园及周边乡镇集体产业与台马板块的协同发展,降低高精尖产业入区土地成本。将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配套、研发中试、加工制造等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意愿统筹落入集体产业用地,相互补充、紧密联动,形成上下游两区协同的先进制造产业链。依托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围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工业设计等相关领域,为亦庄经济开发区产业链做好延伸配套,实现两区整体协同、合力共赢。
全面构建商务服务产业。依托运河商务区、行政办公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瞄准高端商务,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持续承接引进央企二三级总部、优质市属国企、创新型民营企业总部、跨国企业总部。推进特色楼宇建设,打造一批亿元楼宇。做强设计主业,汇聚高端设计人才,打造设计品牌活动。引入各类专业服务企业,打造智库经济新集群,建设人力资源新高地,建设2-3个高水准、国际化的副中心“智库大街”。强化配套,激发商业服务活力,构建三级城市商业体系,大力发展中高端零售业,打造高品质活力街区。形成以总部经济为核心,城市设计、智库经济为支柱,城市服务、科技服务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商务服务产业体系。
优化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以环球度假区为引擎,打造“文旅+”全产业链体系,依托大运河深度开发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发展张家湾、宋庄、台湖等小镇特色文旅功能,发展高品质文化和创意产业,不断做强副中心文旅品牌。加快环球度假区北部地块高质量开发,新建一批优质文旅产业项目。加强文旅休闲、文化创意、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提升国际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构筑“一带两核三镇多点”消费版图。突出大运河文化带的品牌效应和串联作用,发挥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引擎功能,培育宋庄艺术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和张家湾设计小镇文化消费特色,布局若干消费功能节点,健全商业配套设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