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职业教育应做好“科教融汇”文章

奋进新征程|职业教育应做好“科教融汇”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被视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不久前在山东举行的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上,“科教融汇”的这条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成为全国各地职业院校的热议焦点。

早在2021年10月12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如何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在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还被一些人看成是“洼地”与“短板”。统计数字表明: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样的现状与当下新时代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发展节奏显然是不相适应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路径之一。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呼唤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据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院校这个主基地向企业输送的。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第一站,校企联合培养已经是普遍做法。

但目前还存在着职业教育进行科教融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亟待破解,教育目标与经营目标难以完全匹配、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等问题,如何推动校企更好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值得深入探索。开展校企联盟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企所需办学开课,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校企联盟“双向奔赴”架起技能人才培养桥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动人才需求结构的调整,许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悄然发生了转变。除了人才供需总量的矛盾,结构性失衡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职校的选择是中职发展的方向,职校只有与企业联姻,才能实现与经济齐飞。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现实紧迫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近年来,随着实践深入我国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已经越来越完善,但对标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照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要求、对比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还有一定的优化提升空间。

市场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学校和企业独自技术创新面临越来越多的障碍因素,而推进校企联盟,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化办学,成为二者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从而为双方创造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