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基层治理的重心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在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乡村积分制治理是优化乡村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探索,也是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强化顶层设计。积分制管理能否有吸引力,在于积分是否有用,如果积分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群众就会看重积分,积极参加活动。明确积分应用。解决好乡村振兴、平安建设、“累积冠军·文明实践”等多头积分、交叉积分乱象,统筹组织、农业、政法、宣传等多个部门联合探讨积分应用对象及项目,形成系统“积分制”管理办法。注重意见收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宽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广泛征求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代表意见,结合村规民约、村级事务等内容,制定涵盖维护稳定、文明乡风、乡村振兴等具有提醒、警示、教育、惩戒作用的积分清单,明确工作要求和实施流程。挖掘社会资源。在原有村集体“积分超市”基础上,扩大积分兑现范围,采取“商户申请、行业部门联审、签订合作协议”等步骤,精选信誉度高、价格实惠的商超、餐饮、农资经销企业等作为积分使用场所、优惠折扣对口店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分制”管理。
注重日常管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决策真正落实才能惠及百姓,真抓实干才能化蓝图为现实。强化组织指导。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立县委统筹、组织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把关、乡镇党委指导、村党组织落实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积分制”落实落地。合理设置指标。以村为单位建立积分评定小组,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及群众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细化形成各具特色、易于操作、便于参与的积分清单,动态设置基础得分项、加分项、扣分项的具体内容、分值及标准,确保积分管理有章可循。强化过程管理。实施积分“七步走”,即以“户”为单位参与活动、分网格现场积分、每月汇总排名、评定小组审核分值、发放“积分卡”、按照“不低于户总数5%”的标准评选先进、张贴“红黑榜”公示,并于年底清零重新计算,确保积分评定公平公正。利用各村辖区内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服务微信群等载体,对积分情况实行公布。
强化结果运用。要让积分制在乡村治理中真正发挥乡村治理的作用,积分结果的运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抓好正向激励。必须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表彰制度,把积分结果纳入“道德模范”“优秀党员”“最美家庭”等评选的重要条件,持“荣誉证书”家庭可享受优先承包村集体土地、承接产业发展类项目、申请银行低利率贷款等“特权”,其他群众可持“积分卡”前往村集体“积分超市”或对口协议商铺兑换日用品、农资、农具等,以及享受指定景区、美容美发、餐饮等场所推出的打折优惠,构建参与群众获得实惠、社会资源引流盈利、基层组织治理有效的三方受益格局。注重示范引领。以乡镇为单位不定期开展积分分享活动,邀请群众分享积分心得,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更多群众踊跃参与,形成向上向善向好向美的浓厚氛围。强化帮带提升。针对参与度低、排名靠后的家庭,采取村“两委”提醒、党员对点教、先进带后进的方式帮助整改提升,推动群众由旁观者向主导者、参与者转变,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新疆塔城地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