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2)

社会组织在北京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12)

2022年初,“东城社工”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鼓励和带动青少年成为“东城小社工”,成立了“潮少年”社区小社工服务团队。小社工们在寒假期间来到保障社区居民物资供应的菜市场、顺丰快递公司、小区停车场,为坚守岗位的叔叔阿姨送上了一份诚挚的感谢与慰问,并替他们为远在家乡的孩子准备了一份有特殊意义的礼物。东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东城区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还计划为小社工们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培训,让小社工们学习和体会参与社区服务、创造公益价值的快乐。

(三)在更高水平上满足首都儿童和家庭的美好生活需要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指出,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紧扣市民在健康、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高品质、个性化生活需求,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不断推动生活服务品质提升。2021年以来,北京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文化和体育等服务方面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1.助力发展高质量的青少年体育教育

为提高青少年体质,鼓励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在此基础上发现并选择具有运动天赋的竞技体育人才,体育发达国家在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范本。北京2000年开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工作,截至2021年底,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社会组织中有216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占全市儿童青少年社会组织的一半以上,开展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足球、健美操、武术、棋类、马术等30多个大项60多个小项。

为回应“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体育类课后服务高涨的需求,很多俱乐部开始提供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青少年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等服务。除了开展多种优育运动项目的培训和比赛,利用学生节假日组织内容丰富的夏(冬)令营和游学活动,也是各类体育俱乐部的特色。

2.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在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社会组织的作用也逐步凸显。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