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助力社区公共文化和体育服务,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活服务
“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回应学校和家长对于高质量社区公共文体服务的新需求?社区儿童之家能否成为儿童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公共空间和社区教育阵地?这些问题给社会组织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一是需强化对蓬勃发展的文体类俱乐部的规范化行业管理。“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后体育活动时,师资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对社会培训机构的资质缺乏深入了解,再加上学校经费有限、社会机构教练的课时费比学校体育老师高出不少,学校在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顾虑。①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制定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但是该准入标准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体系,也没有公信力较强的机构出具的资质认证。因此,需加强对体育类俱乐部的规范化行业管理,做强体育俱乐部的行业协会,避免体育培训再走学科培训机构的老路。
二是反思社区教育内涵,把社区儿童之家建设成儿童闲暇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大量儿童社会组织在社区儿童之家的建设和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社会组织总体上规模较小,对于社区而言无法提供系统的儿童公共服务,加之社会组织开展儿童社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致使儿童之家的活动内容和服务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儿童和家长的吸引力不足。在减少市场供给的课外培训后,将社区及其蕴含的“公共性”重新带回儿童抚育之中②,需重新思考社区儿童之家的定位、功能和服务模式。把社区儿童之家打造成儿童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公共空间,为家庭和儿童提供人格化的社会交往空间,提供商业机构和学校无法代替的社区融合、社会体验等活动,推动建立社区共同体,是今后社会组织在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社区生活服务供给中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