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等挑战①,亟须优化社会组织在儿童社会公共服务中的参与渠道和供给质量,提供体现“首善标准”的高水平保障和高品质服务。
(一)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婴幼儿抚育支持服务新模式
2021年10月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45家市级托育服务示范单位名单中,仅有8家是公立或民营幼儿园托育部,其余均为私营企业,没有一家是社会组织运营的机构,②社会组织在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和照护服务作用发挥方面主要面临着三个突出的挑战。
一是婴幼儿照护服务尚未成为北京儿童社会组织的主要业务领域。北京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121家名称中包含“儿童”关键字和4家名称中包含“幼儿教育”关键字的社会组织中(以上数据不包括各类幼儿园),仅有两家业务范围明确包括对社区普通婴幼儿和家庭提供教育服务及技术支持(北京市西城区仲坤儿童公益服务社),开展对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办园咨询与指导(北京市海淀区儿童教育发展促进会)。大部分儿童社会组织重点工作领域为残障儿童康复、残障儿童家长培训支持、困境儿童救助和一般性社区活动开展等。
二是社会组织的资金规模和机构实力整体比较弱小。上述提及的两家从事幼儿教育服务的社会组织,注册资金分别是3万元和5万元,机构规模和影响力较小。从儿童社会组织整体发展的情况来看,一线服务型社会组织注册资金以三万元至十几万元为主,难以负担举办托育机构的前期投资、市场宣传和专业师资队伍运维等较高投入。
三是儿童社会组织缺乏面向婴幼儿及家长开展服务的专业经验。由于活动召集形式、场地限制等因素,社会组织在社区儿童之家的服务对象更偏向于学前和小学中低年级儿童,开展的家长教育和亲子活动内容也相对集中在学龄阶段儿童养育和学习教育,对婴幼儿及其家长的社区支持服务涉及较少,能够开展婴幼儿养育指导、婴幼儿父母亲子关系培养等专业服务的机构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