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的发展创新

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的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10.4;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7-0017-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首要的内容都是党的领导。针对党的十八大之前党内存在的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以及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发展创新了党的领导理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什么样的党的领导、怎样实现党的领导的坚持和加强”这一重大课题,把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理论提升到新境界、新水平,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科学指南。

党的领导重要性必要性理论的发展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揭示了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在长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了党的领导重要性必要性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发展创新非常突出,鲜明揭示了“五个密不可分”。

中国政治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党的领导的“四个最”,即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四个最”分别从中国国情、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中国政治体制、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的政治地位的情况和特点的视角,揭示和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这“四个最”,从不同侧面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政治的特质,明确告诉我们,党的领导与中国政治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不容抹掉和替代的特有标识。

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党的领导的“四个所”,即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前“两个所”从决定党和国家的根本、命脉的高度,后“两个所”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幸福的高度,揭示和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必要性。这“四个所”明确告诉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与党的领导紧密相连,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科学理论、历史经验、基本方略、重大原则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党的领导的“四个首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的首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的首要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首要方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的首要原则。把党的领导放在首要位置,不仅意味着其本身的重要性,而且意味着其具有统领性。坚持党的科学理论、历史经验、基本方略、重大原则要求我们,首先要在落实坚持党的领导上下功夫。背离了这一要求,也就意味着背离了科学理论,背离了历史经验、基本方略、重大原则。

中国式现代化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并从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进行了深刻阐发。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项工作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又提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作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群团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党的妇女工作的根本保证等诸多论述,充分揭示了在我国做好各项事业、各项工作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密切联系。

党的领导含义内容要求理论的发展创新

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对党的领导的含义内容要求问题提出思想观点、作出论述,涉及党的领导本质、党的领导范围、党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职能、党的领导原则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发展创新全面而深刻,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在党的领导本质上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强调“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这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坚持的党的领导,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党的领导。

在党的领导范围上坚持全面、系统、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思想观点,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强调“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明确党的领导要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包括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法院、检察院、军队、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社会组织等一切组织中落实和体现;在党和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项事业中落实和体现;还要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各级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全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缺失。这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坚持的党的领导,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

在党的领导作用上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这一要求,并提出新观点、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明确要求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取代,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这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坚持的党的领导,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把党的领导和各方面积极性统一起来、形成强大合力的党的领导。

在党的领导原则上坚持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升到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的高度予以认识并展开论述、提出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不是就不要民主集中制了、不要发扬党内民主了呢?绝对不是!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层层提权威、要看齐,这在政治上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坚持的党的领导,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内民主紧密联系、相互统一的党的领导。

在党的领导职能和领导成效上坚持“四力”职能和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党的“四力”,即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四力”不仅揭示了党的领导的职能,即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组织群众、号召社会,也提出了衡量和评价党的领导强弱的标准,即“四力”是否增强。衡量和评价党的领导强弱,说到底,是看领导效果、领导成就。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看是否有追随者,尤其是看追随者多寡、被影响程度如何;另一方面是看是否有业务和事业发展的绩效,尤其是看绩效的大小,是否持续地取得骄人的业绩。这为我们指明了,我们坚持的党的领导,是履行好四个方面职能、“四力”不断增强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实现条件途径理论的发展创新

关于党的领导实现的条件途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都作出过深刻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的发展创新独特且系统,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高度重视并解决好自信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前,在一些地方和党员干部中,存在对于党的领导不想讲、不愿讲、不敢讲、羞于讲的状况,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负面效应,导致党内出现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有效地扭转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现象,这与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分不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事实充分证明,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是实现党的坚强领导的前提。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才能获得在行动上坚持党的领导的内在动力,进而才谈得上党的领导的有效坚持和加强。

高度重视并解决好自身硬问题。只有党自身过硬,才能剑锋所指、应者万千,才能振臂一呼、八方云集,才能有强大的组织力和领导力。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后首次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动员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自身硬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新论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包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等。尤其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全新命题,为我们持续解决好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新方案、新思路。

高度重视并解决好领导本领、领导能力问题。本领和能力是自身硬的重要内容。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重提“本领恐慌”问题,并强调“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全党及党的领导干部提出增强领导本领、领导能力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并具体强调了“八个本领”。2020年10月10日,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年轻干部增强“七种能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提出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三大本领”,强调“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等。

高度重视并解决好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问题。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桥”和“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多次强调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并大力倡导全党“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强调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坚持实事求是,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委会工作方法进行专门强调,就学习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还非常重视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倡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制度体制机制保证问题。制度体制机制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强调“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全完善制度体制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明确要求。如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科学设置党政机构,使党政机构职能分工更加合理、责任更加明确、运转更加协调,推动形成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等。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重视制度的贯彻执行,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求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学术研究类)“中国共产党百年领导力研究”〈项目编号:21STA0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简介:冯秋婷,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秘书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