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题为《扑下身子“迎考” 沉到一线“解题”——解码“浦江经验”》的报道。报道指出,“冤家村”重回“亲家村”,是“浦江经验”与“枫桥经验”并行创新基层治理的结果。虽然,“浦江经验”与“枫桥经验”二者都发端于浙江,都是为了化解矛盾纠纷,但二者化解的矛盾和采用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夯实基层基础,做好群众工作,要处理好“多与少”“大与小”“上与下”的关系,推动两种经验有机结合。
遵循基本原则,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敢往矛盾窝里钻,是“浦江经验”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信访工作要到位,必须重心下移,领导多下去,群众就少上来。”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把握“多与少”的关系,怕群众、躲群众,绕着矛盾窝走,即使下去,也只“下”到那些矛盾少的地方,导致当地历史遗留问题越积越多,群众上访量长年有增无减。在浙江,已经建立省级领导带头下访、市级领导定期接访、县级领导值守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的“五级大接访”架构。要形成“领导多下去、群众少上来”局面,必须持之以恒践行“浦江经验”,把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让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更规范、更标准。
创新基层治理,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枫桥经验”可以化解绝大部分“小矛盾”,而“浦江经验”则能够解决“枫桥经验”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浦江县岩头镇蜈溪村和郑宅镇玄鹿村是紧邻的两个村。2020年,蜈溪村建起的砂石场因占用了玄鹿村的一块地而引发跨乡镇纠纷。就在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时,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浦江县委书记等两级领导几次接访,定下了蜈溪村对玄鹿村的补偿方案。虽然,补偿款已拿到,但村民们还是不服气。于是,村里干部通过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解开了大家的心结。可见,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能解决“大问题”,还能化解“小矛盾”,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坚持源头治理,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枫桥经验”与“浦江经验”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浦江经验”是自上而下的解决问题方式,“枫桥经验”是自下而上的化解矛盾方式。二者双向奔赴,才能把源头治理抓实抓紧。只有“自上而下”,小矛盾依然可升级为大矛盾;只有“自下而上”,光解决小打小闹,令“老大难”更难,领导干部更不能取信于民。坚持源头治理,须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打造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模式。2017年,《浙江省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发布,规定省级领导干部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下访活动,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定点接访。要让省市县乡四级同时发力,让各级领导干部都行动起来。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