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理响中国】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运事关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指出,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这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鲜明宣示中国将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同全球各地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政策主张;开辟了我们党对文化强国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新境界,充分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大格局、大气魄、大担当。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对内增强文化自信,对外展示国家文明形象,对全国的文化建设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担当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丰富内涵,将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来思考,放在实现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任务中来运筹,放在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协调推进中来把握,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更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

9月14日拍摄的2023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_编辑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主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把握文化发展方向,聚焦“两个结合”来推进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其中,“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也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持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先进,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为指导。作为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70年建都史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发挥示范作用。尤其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发展承担着国家文化价值导向的职能,首都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必定成为国家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的代表与象征,必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先进文化价值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承载中心和传播中心。

我们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征程上,必须充分认清“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好“两个结合”的本质内涵,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内涵和特征,从新时代首都发展实践出发,创造性发展和繁荣首都文化。必须进一步发挥好首都文化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的重要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和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充满人文关怀,彰显人文风采,展示文化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否,决定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是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一直不断创新,决定一个国家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是否具有强大能动性。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还有中关村、亦庄等科技创新基地,聚集大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专家人才,这为聚焦“两个结合”、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深厚的人才储备、知识基础和思想来源。我们必须用好这个优势和资源,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北京名片”。

——突出文化自信自强,聚焦“首善标准”来推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其中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所孕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熠熠生辉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特质、文化内涵、重大价值,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显著特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精神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进而为中华民族注入持久强劲的发展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从中华民族跨越时空代代相传所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展现新时代风采,才能不断夯实文化自信自强的发展根基。

北京具备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结构鲜明的产业集聚和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这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底蕴。我们必须坚持首善标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研究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北京历史的纵深中去了解、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中国的文化底气,彰显中国的文化特质,激扬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必须秉持对自身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创造力的高度自信,发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引领示范、在世界范围内展示自信的积极作用,做示范、立标杆、树旗帜。必须立足首都文化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同时,我们还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和睦共处,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宽广的胸襟、更包容的情怀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之“为我所用”,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新画卷,为中国和世界文明增光添彩。

9月14日,埃及文化部部长纳菲·齐拉尼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14日,埃及文化部部长纳菲·齐拉尼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着眼文化创新发展,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需要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的文化建设应彰显中华文化价值和国家文化发展方向,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应成为引领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心城市;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中,北京的文化繁荣发展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维度。为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需要我们更加有为地担负起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

要在“古今融合”上下功夫。充分提炼和精工打造以红色文化、坛庙文化、京味文化、皇城文化为主体的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精品,丰富和推广包括京味饮食、知名老字号、会馆曲艺、田园观光、山水游览为代表的大众型消费文化,扩大“古韵深处尽芳华”的品牌承载力;进一步挖掘与开发红色文化,深度推进隐于城区街巷胡同的革命旧址与名人故居资源开发利用,让红色革命基因、爱国主义教育、重大纪念活动与首都时代风貌融合共生;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同时立足成就展现,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发展史,从全新的视角展示以首都城市建设、乡村发展、精神文明创建领域辉煌成就为内容的首都现代文化。

要在“丰富供给”上下功夫。北京的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好、利用好北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和发挥各种公共文化资源,加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服务管理建设,不断高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文化性和服务性。

要在“内外兼修”上下功夫。作为我国的首都以及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的文化建设发展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中发挥独特作用,在世界城市文化发展格局中凸显自身,在全球文化发展和竞争中增强实力,持续打造展现中国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首都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国家文化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和国家文化竞争力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