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科技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理响中国】科技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科技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科技现代化为增强国家发展力、引领力、生存力提供强大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海神针”,是赢得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

从历史逻辑看,科技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和精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凭借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优势,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以自身为标准的文明理论,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纵观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世界各国,虽然道路不尽相同,但科技始终是其中的最大共性,是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从理论逻辑看,现代化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现代化,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现如今科技进步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战略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和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从实践逻辑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推动国内大循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科技创新是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9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四课。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2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四课。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都要强起来,其中科技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发挥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作用。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事关国家安全的强国底线,事关创新引领的强国动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现代化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强调了科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地位和创新“第一动力”作用,要将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科技创新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14亿多人口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必须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摆脱传统工业化对能源资源等自然要素的高度依赖,突破土地、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5月13日,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志愿者在向参观者普及超导知识。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3日,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志愿者在向参观者普及超导知识。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行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科技创新先行,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着力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客观上要求把原始性创新作为目标导向,把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围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基础研究、竞争前沿高技术研究力度,下好“先手棋”,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问题。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的研发经费为23878.6亿元,比2021年增长11.0%,而且企业对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2021年提升4.6个百分点,是拉动研发经费增长的主要力量,占全国研发经费的比重为77.6%,比2021年提高0.7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稳固。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格局。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联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现代化、市场化、集中化、体系化、全球化和国家利益至上等优势,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提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能力、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引领发展能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能力、面向全球竞争的战略影响能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制机制

实现科技现代化,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战略由外循环主导的开放式创新向基于自立自强的全面创新转变,要以改革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

——在改革取向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坚持兼顾公正与效率,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协同发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形成各类创新主体相互配合、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在动力机制上。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制度和科技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制度建设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注重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由注重考核转变为注重激励,由单一因素评价转为多维综合评价,既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也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以及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打通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在资源配置方式上。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和要素统筹协调、高效集成、形成合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支撑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引领作用。完善科技资源配置快速响应机制,力求实现立项、研究、结项三个阶段的全流程全链条快速响应,促进科技资源配置全面优化提升。

总之,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要全面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好科技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系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