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正是必然之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纵观历史,文明交流互鉴一直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共同构成人类文化,推动文明发展。不同文明间的碰撞交流,从客观上推动了文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流动,极大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今天,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至关重要。唯有切实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方能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推动中国道理和中国理论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具体到国际传播层面,就是要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让更多国外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立足党的创新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的基础上,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中华文明底蕴。一方面要溯源传统,把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要聚焦当代,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蕴藏中国智慧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世界更多看到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创新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方式方法。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国际舆论场上我国有时仍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境地,迫切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在传播技巧上,积极探索“陈情”和“说理”相结合、“自己讲”和“别人讲”相结合,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的精准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思想战略上,坚持以我为主,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主动设置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在机制设置上,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完善人文交流机制,整合各类传播资源,搭建不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平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价值理念、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的理解支持,促进不同文明间取长补短、共同繁荣,让各色文明之花共同绽放在世界文明花园。

(作者:田书为,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