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孔繁峙:北京文物保护与中轴线申遗(4)

二、北京中轴线保护与申遗

(一)北京中轴线的基本情况

北京中轴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其城市规划、建筑和历史内涵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大家来看关于中轴线南段、中段、北段的图片。

插图1

这是中轴线南段,也就是外城。这部分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先农坛、天坛和永定门。

插图2

这是中轴线中段,也就是内城。

插图3

这是中轴线北段。图片是站在景山上拍的,可以看到钟鼓楼。

1.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启动

北京中轴线为什么要申遗?前提条件是中轴线具有申遗的价值,也具备申遗的资格和条件,应该享有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荣誉。但中轴线申遗绝不是为了追求这个称号,根本目的还是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人类普遍价值,展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中正和合”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申遗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首都城市达到更高标准的发展水平,创造更加宜居的古都城市生活环境。同时,中轴线申遗也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一种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老城的整体保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也推动了各项建设工程蓬勃兴起。为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保护好老城,北京从2011年启动了中轴线申遗工作。

2.社会各界对北京中轴线的研究

近十年来,中轴线申遗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首都文化建设工程,社会各界的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都从不同角度参与了中轴线的研究和宣传,如:天文学,从子午线的角度研究中轴线,提出子午线与中轴线相差两度十几分;规划学,从城市中分线的角度研究中轴线;几何学,从物体中心线的角度研究中轴线;儒学,从传统“以中为尊”的礼的文化渊源来解释和说明中轴线;历史学,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传承;现代信息学,运用大数据研究中轴线历史上存在并消失的各类建筑,探寻中轴线各时代的规划特色;地质地理学,从北京历史水系的角度研究中轴线的布局变化;音乐学,从音乐声符、韵律的角度解释中轴线建筑的高低起伏同音乐的联系,来创作中轴线历史音乐,等等。此外,还有从文学、哲学、美学等角度研究中轴线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这些都极大丰富了中轴线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我们对中轴线的认识。

3.北京中轴线的特殊性

北京中轴线是一项极为特殊的文化遗产,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在历史时代上。其他文化遗产都定格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展示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特征,而中轴线不同,它的历史年代跨越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跨度长达750余年,涵盖了从历史古都到新中国首都的漫长延续过程,这是其他文化遗产项目所不具备的;

第二,在文化内涵上。与其他文化遗产的单一性不同,中轴线蕴含了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中轴延续”的文化理念,展现了古都城市长达750余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当代首都社会的巨大转变,包含了从历史到现代的古都文化信息,这种跨越时代、包含古今的文化特性,是其他文化遗产所没有的。

第三,在遗产构成上。与其他文化遗产建筑构成不同,中轴线所包含的文化遗产建筑组合结构在国内没有先例、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这就是说,故宫、天坛等文化遗产作为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布局中的位置不同,所承担的文化功能也有所不同。可见,在中轴线的整体布局上,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服务于中轴线的。

第四,在文化遗产价值属性上。其他文化遗产都是定格在一个特定的价值属性上,而中轴线文化遗产不是单一的和特定的价值属性,它包含了历史的皇家宫殿和现代的纪念碑、纪念堂等时代属性完全不同的建筑,而且文化内涵也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而延续,这些都是其他文化遗产所不具备的。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