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具有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是党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国家发展战略之一,必须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要以生态安全为红线,以经济发展为底线。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化被动参与为主动治理,由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注重点面结合,从山水林田湖草沙形成的生命共同体出发形成天然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行整体、全面、系统的治理和保护。同时,正确认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角色定位,从“沿江用江”转变到“护江治江”,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心,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格局。将生态恢复和城市改造结合起来,提升沿江地区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系统韧性,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三是着重解决生态安全主要问题。在紧扣长江经济带发展目标任务的同时,避免“化工围江”类似问题,推进重要区域从过度开发、严重污染向绿色发展转变,构建开放、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

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评价和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开发建设破坏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态势,需要不断完善“风险预警—问题诊断—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治理谋划—修复评价—后期跟踪”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一是构建长江经济带大数据动态监测体系平台。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智能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天空地”全面一体化监管体系。同时将生态环境改善情况和当地居民反馈纳入生态保护工作绩效考核,加大结果公开力度。二是完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发改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承载力预警监测体系”建立,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同时,对于环境质量发生恶化的地区,要及时预警,启动管控措施。三是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一方面,完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根据长江水质监测数据和安全评价结果,组建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综合考虑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人工修复维护成本、未来发展机会成本等,科学确定补偿标准。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势变化进行动态调整,纳入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构建“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内保护治理长效机制。同时,加大纵向生态补偿力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引导性政策和激励约束措施,实施纵横结合的综合补偿制度,促进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利益共享。

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共同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课题,必须坚持把强化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城乡生态共同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共同发力,形成对外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同时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信息沟通,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科学的全域风险治理。二是有效构建多级贯通的信息交互机制。根据协同平台系统有关数据,综合评估长江经济带地理区位、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初步确定生态安全风险治理模式,并自上而下提出初步指导性意见。同时,因地制宜确定流域沿线在共同体中的“坐标系”,明确任务分工与责任落地落实。三是积极引入第三方治理力量。促进非政府组织、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提出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生态风险问题及治理成果,通过生态安全风险协同治理共同体各部分分工合作、相互影响,提升生态合作的整体成效。

统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城乡融合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一是加强生态空间区域管理。一方面,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聚焦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同时,针对生态环境的特点、地域分布,实施更加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防止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落实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各部门协同管理治理,充分认识生态系统连通性特点,守好已划定的生态红线,做好准入清单,对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严格保护。二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利用长江流域现有生态资源优势,探索“生态修复+城乡融合”“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新发展模式,培育打造绿色低碳产业,以发展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作为发力方向,加快打造绿色制造工厂,为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促进居民增收和致富的同时,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协调发展。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制造业核心国际竞争力,推动全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同时激发高校、政府机构的创新活力,积极推进第三方相互合作,落实落地科技成果集成转化,为建设安澜长江、保障“一江碧水向东流”提供更有效的科技利器,以“一带之稳”保障“全局之安”。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