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发力,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末梢发力,打通耕地保护“最后一公里”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强调“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18亿亩耕地是红线也是底线,抓好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耕地保护的基础打不牢,14亿人饭碗就端不牢。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耕地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要进一步压实“瞭望哨”的责任,切实将耕地保护推进到田间地头,打通“神经末梢”。

扛牢政治责任,把好耕地保护“方向盘”。广大基层党组织要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牢记“耕地保护红线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线,是发展与安全的兜底线,也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基本线”。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成立镇村组三级耕地保护组织体系,明确专人负责,严明工作纪律,构建起上下联动、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监管网络,形成“保护有力、执行通畅、管理高效”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常态化开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农村耕地用途管制“五不得”、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耕地保护“六严禁”等要求,进一步引导群众合理利用土地,扩大耕地保护政策知晓率,以身边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使耕地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做到真抓实干,织好耕地保护“责任网”。一是对组织负责。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乡镇党委政府作为耕地保护责任主体,也是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主要领导要有敢于立“军令状”的态度,扛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政策措施,做到对管辖区域内耕地建设动态情况明、底子清,坚决抓好耕地保护工作,做到对组织负责。二是对百姓负责。不仅要对耕地进行严格管理,且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小田并大田、一户一田”工作,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用现代化水平助力农民持续丰产增收,切实激发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让农民愿意留下干、愿意多种粮、种粮多获利。强化撂荒耕地管理,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保证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搞好协调配合,引导村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确保农业生产不撂荒。

采取过硬措施,当好耕地保护“守望者”。一是自身过硬。地方政府领导人作为土地保护的主要工作者,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不要被经济发展控制住了心脉,更不要被片面的政绩观丧失了心智,牢牢扛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面对乱占耕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惩处,一视同仁,不搞裙带关系、不讲人情世故、不顾“里子面子”。二是办法过硬。贯彻“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县乡联动、部门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出台加强耕地保护相关通知,把耕地保护工作与年终考核挂钩,进一步推进“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落到实处。运用司法手段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对违法违规建筑强制拆除,做到“露头就拆、出头就打”。三是结果过硬。对乱占耕地行为打掩护、纵容包庇或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的问题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对耕地违法行为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释放耕地保护最严信号,明确土地违法将会付出惨重代价,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落实四个到位,打好耕地保护“组合拳”。一是态度到位。政府的态度与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耕地保护的实际效能。一方面,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对发展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在现有耕地规模条件下,高效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是必经之路,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二是责任到位。各级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责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要向抓经济一样抓耕地保护。通过下达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落实责任主体、分清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等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制度。三是领导到位。地方政府要妥善处理好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科学的控地、用地、管地措施,确立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保护地位,建立保护和保障并重的新机制,盘活存量、控制增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是监督到位。建立耕地保护动态巡查监管机制,坚持“严”字当头,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强化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置的执法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渠道发动群众监督,要坚持科技赋能,精确识别、认真核查上级下发的卫片图斑,实现摸底排查“零死角”,确保及时发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镇川镇人民政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