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党建

“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报告人: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简 介: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巩固的文化主体性,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史,掌握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从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三个方面分享了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体会。
总播放:14435
发布时间:2024-01-11 15: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认为,作为“两个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文稿][课件]

  • 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要深入研究其内在机理和实践逻辑,使之学理化、体系化并贯通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化实践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二个结合”是一种深刻的“化学反应”,在其中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以系统观念和创新意识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和新形式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要以辩证思维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的社会性规定等方面的颇多契合之处。[文稿][课件]

  • 作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关键所在,它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新的文化使命与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巩固和壮大中华民族共同体,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稿][课件]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臧峰宇教授认为,“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种来源不同的观念体系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而正是彼此相互契合的两种来源不同的观念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产生了“化学反应”,在有机结合中产生了一种新文化,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文稿][课件]

     

    臧峰宇-专家

    臧峰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巩固的文化主体性,体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方法,体现了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高度自觉,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史,掌握坚持“两个结合”的科学方法,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整体观照,又有认识论意义上的宏阔视野,还有方法论意义上的部署要求,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内在规定性,我们才能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逻辑,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置于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去思考,置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潮流中去理解,从大历史观和新文明观的角度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价值,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更具本质性的精神追求,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作为更根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它反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进程中,对自身文化传统及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理解与认同,彰显了中国改革创新的精神气象和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历程。

    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的深刻理解,既是对在社会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中华文明历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百余年来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文化归纳。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以古为今用、去粗取精的文化自觉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文化认同的语境中展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难辉煌的历史进程,就要以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话语解读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彰显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提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的独特价值体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以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本遵循。

    臧峰宇-插图1

    这是2023年5月12日拍摄的河北省滦平县金山岭长城云雾景观。新华社发 周万平 摄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与古为新,在五千多年演进历程中丰富和发展,实现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形成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格局。中华文明是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的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我们要珍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中的瑰宝并把握其突出特性,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用大历史观观察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阐明中华文明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夯实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文明的演进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民族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项目研究中得到实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要读懂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的每一条独特的溪流,读懂中华文明典籍中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要把握中华文明从“过去之我”“现在之我”走向“未来之我”的历史逻辑,理解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支撑其文化生命的柱石。既要走向历史的深处,也要从历史深处走来,着眼于中华文明的未来走向,眺望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我们要探究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新机制,安顿我们的精神家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精炼概括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是在历史中形成并在现实生活中作用于经济和政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原则和生活方式。今天,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我,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使中华文明在现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焕发时代风采,为我们时代的文化创新和文明创造提供丰厚的思想滋养。

    “文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表征。古籍中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乃由人及物的理解,带有“人化”痕迹的事件均具有广义的文化价值,探求人生幸福的使命都指向独特的文化目的;起源于耕种土地、培养家畜的“文化”在西方社会衍生出教育、尊重、信仰等应有之义,体认世界对人的意义,强调文化的“物本体”形态。比较来讲,知识是现成的、确定性的存在,文化是生成的、未完成的存在,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是文明人。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表示,只有人才是文化的真正对象。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通过人的劳作的文化活动规定和划定了“人性”的圆周,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人的心灵的真正解放是文化的最高成就。

    臧峰宇-插图2

    这是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文明进步体现为新旧更替的实践创造。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将颇具差异的广土巨族整合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有以厚重的文化传统、坚实的文化发展基础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的信心。在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和舍身求法的文化实践中,映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芒,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提供了悠远绵长的精神力量。只有以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民族精神,实现文化繁荣兴盛,苦难辉煌的中华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进而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稳步前进。

    文化发展要在守护文化传统根脉,实现传统文化持续生成与自我更新的同时,在开放视域中与其他文化对话,以和而不同的文化交往原则寻求彼此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借鉴,形成面向未来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这并非单一将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将传统文化厚重合宜的丰富资源融入现代文化发展整体性中实现综合创新,达成古今文化与东西方文化在现代视域中的交汇。从现代视角反观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融会西方优秀文化,达成文化综合创新和境界追求。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