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新篇章

谱写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新篇章

深入实施“两大战略” 统筹做好“四个融合”

谱写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新篇章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2023年是石景山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京西大地处处升腾着澎湃活力,跳动着转型与复兴的最强音符。

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过去一年间,石景山区“两大战略”齐头并进,“四个融合”深入布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区上下开拓奋进、砥砺前行,城市发展、产业转型、自然文化、民生福祉等领域全面提档加速,有力推动了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107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2023年,石景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增长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石景山区始终将产业转型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战略支撑,紧抓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的重大机遇,瞄准“一轴四园”重点产业功能区和“1+3+1”高精尖产业体系建设,全区在2023年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提质增效,一家家“专精特新”企业落地生根,一座座特色产业园区“活力绽放”。

位于八大处脚下的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内,历经9年建设,园区内已入住企业160余家。目前,石景山区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推动智能科技园区已在此落地,形成以银行保险为特色的金融科技及关联服务创新集聚区,随着上下游相关企业陆续进驻,这座京西数字金融和智能科技产业新高地全速启航。

2023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阵地,石景山区重点产业功能区发展成绩“亮眼”。其中“长安金轴”消费金融影响力持续扩大,“三卡+消金”实现税收54.8亿元。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在全市率先落实“一园一方案”,实现收入4400亿元。新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累计落地科幻企业和机构184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2023中国科幻大会。出台《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发展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651地块基本建成,31家机构落户中电科智能科技园。工业互联网产业园034地块主体结构封顶,先导区入驻率达到90%。虚拟现实产业园推动华为(北京)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开启运营,11家企业入选“2023中国VR50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智能算力中心落地,发布全球首个万字创作大模型。文化产业园区出台促进高质量发展新措施,文创园实现与科技园融合发展,郎园park入选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

不断优化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梯次发展的高精尖产业格局。过去一年,石景山区现代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金融八条”支持举措,发行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科幻硬钱包”,北交所服务基地成功落地。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过900家。数字创意产业加快发展,举办北京电竞创新发展大会、TGA腾讯电竞运动会冬季总决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论坛,建成咪咕数智竞技体验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建成全市首家光场成像重大技术平台和超高清未来影像实验室,落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评测实验室、5G元宇宙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互联网3.0应用场景。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总部企业达到113家。

为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2023年石景山区针对企业打出一套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石景山区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具体举措,兑现政策支持资金13.14亿元。聚力招优引强,设立香港招商工作站,成立区国际商会、全球冰雪产业联盟,招商触角向京外、境外延伸。过去一年,全区新引入高精尖企业1800余家、同比增长90%左右,新增市场主体1.1万余家,石景山区成为各类企业发展沃土。

城市更新激发新活力

当2024年新年钟声响起,首钢三高炉南广场一片欢腾,在这里举行的北京新年倒计时活动展示着北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魅力。

2023年,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人头攒动到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的美轮美奂,从中国科幻大会的激情澎湃到苏翊鸣重返首钢大跳台赛场,石景山这座“复兴之城”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过去一年,石景山区城市更新动力不断被激活,城园融合步伐加快。强化市区企合作、部门联动,石景山区与首钢集团先后7次开展区企高层对接,研究解决51项重难点问题,有序推进28项年度任务和首钢怡和合作、国际人才社区等60个重点项目,推动路网建设和水系连通,首钢东南区12条道路建成并移交,厂区、园区加速向社区、街区转变,推动首钢园文化、生态、产业、活力“四个复兴”,城市更新“首钢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在高炉前拍照,在首钢大跳台前“打卡”,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平日里不容错过的行程。首钢园内,大跳台这处见证了谷爱凌、苏翊鸣夺金历程的“双金福地”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热度不减,成为“网红打卡地”“工业迪士尼”。仅2023年,这里就接待市民打卡上百万次,各类考察、参观活动2300余次。

伴随“人气”而来的是高端产业的聚集发展。目前,首钢园已经引入中国探月中心、八院云箭、腾讯科技、百度萝卜快跑、国际云转播等知名高科技企业落地办公。金安科幻广场引入科幻、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类相关产业,已引入航天科工智能院、咪咕文化等企业,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在园企业已经达到270余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70%以上,“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曾经的重工业基地转变为金融、电竞、文创、科幻、体育等新产业基地,释放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独特魅力。

2023年,深入落实京西地区转型发展行动计划,石景山区深入推进57项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成功举办第二届京西地区发展论坛,签约投资项目15项,投资金额近200亿元。以首特钢和北重制造环节退出、巴威—北锅公司年内停产为标志,石景山区提前完成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年度任务,“京西八大厂”搬迁调整工作将全面完成、进入改造提升的新阶段。通过建设产业载体资源管理系统,全区去年完成11处低效产业载体年度提升任务,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坚持西部地区全域更新理念,制定天泰山旅游综合开发概念规划设计方案,启动西部浅山区生态文化廊道整治提升工程,研究推动西部“山上四村”环境整治和有机更新。

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石景山区有序推进176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33个重大项目,苹果园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封顶,地铁1号线福寿岭站基本完工,M11线模式口站开通试运营。建成田村路西段等6条道路,49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焕然一新,完成8项道路疏堵工程,电动汽车充电场站建成超200个,新增错时共享停车场8处、停车位450余个,城市承载能力持续提高。

美丽之城展现新形象

山水相依,文化融合。过去一年,石景山区坚持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推动自然山水、古道村落、工业遗址、红色印记、文化创意等特色资源融合发展,“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姿态在西山脚下、永定河畔徐徐展开。

新年伊始,地铁M11线模式口站已开通运营,候车厅墙壁上通过镂空钢板模拟出斑驳的砖石墙面,衬托出模式口地区浓厚的历史岁月感。今后,市民乘坐地铁就可以直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这座明珠——京西古道模式口。

一声驼铃贯古今,百年古街展新颜。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后,整饬一新的古街、古院落,重现了驼铃古道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店铺林立的往日繁华,饮一盏香茶、尝一口特色小吃,特色突出、别具一格的商业业态让这里重拾“烟火气”。

坚持“一年一个节点”片区系统治理。2023年,“疏整促”专项行动持续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治理提升项目纳入重点区域整治提升任务,着重围绕模式口地铁站周边,进一步提升街区区域品质及人居环境,优化居民和游客出行体验,打造集文化体验和文旅休闲为一体的宜居宜游宜业历史文化街区。

2023年,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开馆运营,通过沉浸式互动数字体验的方式重新唤醒了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法海寺明代壁画的艺术生命力,实现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转型,形成了宝贵的数字资产,拉近了普通观众与珍贵壁画的时空距离。同时,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8个重点院落完成修缮,街区面貌不断提升、业态不断丰富,模式口大街入选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商业步行街高质量发展项目。

深度挖掘山水文化潜力。2023年,石景山区深入实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成功举办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西山永定河文化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影响力持续扩大。立足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工业文化遗存,全区实施14项文保工程,修缮石景山古建群,加快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名录编制。落地4家实体书店,建成全市首个文博元宇宙开放平台,全国首家数字藏品类博物馆在瞭仓挂牌。开展中国环境舞蹈展演、古城之春艺术节等文化活动1.2万余场,为百姓提供了一道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践行“两山”理念。过去一年,石景山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揭网见绿10.13公顷,改造开放两处全龄友好型公园,新增15处公园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排名中心城区第一,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居全市前列。深化“一微克”行动,PM 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

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群众“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石景山区坚持把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强大动力,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

时值寒冬,气温下降。石景山区金四区教工楼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现场依然火热。作为全市首个综合整治、老楼加梯、管线统筹同步实施的老旧小区,小区楼本体的改造已接近尾声,2号楼、3号楼的电梯已经安装完成,1号楼、4号楼正在施工中。待到开春,涉及排水、热力等管线统筹工作也将开工。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是改善百姓居住环境的“民生工程”,以金四区教工楼小区为代表,石景山区滚动实施109个老旧小区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符合条件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先体检、后改造”等5项经验做法面向全国推广。

2023年,瞄准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石景山区持续发力,交出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全区超过八成财政支出投向了民生领域,42项重要民生实事和68项济困工程全部兑现。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和金顶街小学建成招生,扩增5所普惠性幼儿园、1380个学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6%。黄庄村棚改项目实现入住,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2864套、竣工2666套,配租1500余套公租房。新建3个养老服务驿站、200张家庭照护床位,新增13个养老助餐点,提供助餐服务近4.5万人次。新增托育机构13家、托位570个。长期护理险参保人数达42.8万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石景山区抓实“接诉即办”工作,推进“热线+网格”加速融合,强化主动治理,办理群众诉求19.03万件。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和优才计划,培育“红纽扣”等老街坊品牌,认定“品质社区”68个。坚持党建引领楼宇治理,“三驾马车”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巩固平安石景山建设,顺利通过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石时解纷”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新经验,“可信消费”预防化解预付式消费纠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结语

风劲潮涌图新志,奋楫扬帆启新程。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石景山区将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积极服务和融入首都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立足“三区”定位,深入实施“两大战略”,统筹做好“四个融合”文章,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让石景山这座“复兴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品质之城”未来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