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锚定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贯彻中央农村经济会议精神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举旗定向、领航掌舵,引领我国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回顾2023年,我国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农”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这些可圈可点、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拓展。

1月9日拍摄的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月9日拍摄的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特别是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成为“三农”工作行家里手,紧盯“民之所盼”,落实落细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汇聚更强大力量。

二、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不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粮食安全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我国粮食产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在粮食产量方面,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附加值,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在种类方面,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在保障方面,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三、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万工程”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年来,“千万工程”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社会共同富裕、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成效显著,影响非凡。  

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同时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是给乡村振兴找到一个“方法论”,让各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一方面,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条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集中力量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把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实现物质富足,也要实现精神富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1月9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拍摄的花卉温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1月9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拍摄的花卉温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柳文惠 摄

四、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现代化增添动力和活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从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践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践来看,建设农业强国主要从科技创新和农村体制改革深化两大主线展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科技短板与弱项依然突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要让广大农民真正挑上“金扁担”,农业科技还要继续发力,持续塑造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现代农业变得更加有竞争力。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这些变革适应生产力发展、顺应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新形势下,乡村振兴越是深入推进,越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要继续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和改革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要一体把握,协同推进。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根本是靠科技。必须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驱动农业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依靠政策改革挖掘农业生产动力。针对农业产业特点,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重点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铆足干劲,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懈奋斗。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