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文明传承

突出地方特色 注重文明传承

城市文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之间有机联系的集合。城市文脉背后的历史演变反映着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城市特色和活力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城市是记录并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就相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20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潮州考察时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指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1982年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文件。

传承城市文脉要立足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实际情况,彰显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岭南一些城市为例。岭南地处东亚大陆南端,背靠五岭,面向海洋,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岭南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气质与精神,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广州,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心不改、城址未移,千年古城文脉传承不断,历史文化融入城市血脉中,成为丰富城市肌理、培育人文情怀的宝贵资源。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作用。在潮州,始建于南宋、几经重建和修缮的广济桥凝聚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匠心和智慧,见证了潮汕文化的发展。如今,这里的木雕、潮绣、手拉朱泥壶等非遗技艺展示成为常态化活动。在汕头,商埠发祥地小公园开埠区恰是回望汕头百余年发展的窗口。独具特色且多元的岭南城市文脉绵延赓续,从未断绝。

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前提,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关键。首先要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承。传承是延续文化生命的关键,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融汇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同时,要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让历史文化更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发挥更大价值,彰显出旺盛生命力。这需要在保留历史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对于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要在城市建设中形成鲜明的文化标识。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名片和公众的文化记忆,使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加大文物开放力度,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可将具备条件的文物建筑作为博物馆、陈列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以重要文物古迹南越王赵眜之墓遗址为核心建造,造型参照汉代石阙,并以墓室所用红砂岩为主要材料,在石阙上雕刻南越文化浮雕,既诠释传统文化内涵,又体现时代精神。如今的南越王博物院,已成为人们了解广州历史、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不可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不得破坏街区肌理与传统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往往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着社会公众记忆与情感。可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这种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统筹纳入城市空间布局,融入城市建设,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还要保护好街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例如,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26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区内的恩宁路骑楼街诞生于1931年,被誉为“广州最美老街”。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区内危破旧房密集,居住安全隐患逐渐显露。经过研究,恩宁路永庆坊采用微改造的方式,既保留永庆坊的旧城风貌,又引入创客空间、文化创意等产业,让历史街区再现活力,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一个生动案例。

设计新建筑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地域性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体现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建筑的发展趋势。设计新建筑,尤其是重要的文化建筑,其本身就体现对城市文脉的传承。赓续城市文脉,要在扎根地域和传统的基础上展现时代风貌。传承与创新是文明发展的一体两面,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对这两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构思,通过对广州的一些传统建筑如镇海楼、中山纪念堂等进行抽象提炼,同时借鉴岭南园林手法,让建筑的人文气息与岭南山水环境高度契合,充分展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时代气息。又如,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旧时十三行所在地,目前正在建设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塑造滨水开放的大型文化公共空间,展现滨江都市活力。

总的来说,立足地域特色,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将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城市文脉才能更好传承和赓续,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