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刘刚: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高质量发展

刘刚-专家

刘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缺乏创新中心的“世界工厂”是没有前途的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为什么这么说?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我国工业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8年的工业化,主要为农村工业化,集中表现为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形态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12年的工业化,主要为重化工业,集中表现为各种工业园区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轻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产品原料、生产装备的需求,从而带动了重化工业的发展。至此,我国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也就是我们说的“世界工厂”。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和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2012年7月,我们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此,中国努力从“世界工厂”向创新中心迈进,而这也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

2012年3月到5月,毕马威(KPMG)就技术与创新的相关问题,对来自全球各地的技术高管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68份,其中美洲地区占34%,亚太地区占42%,欧洲、中东和非洲占23%。其中,对于“2016年哪个国家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赞同中国的比例达30%,赞同美国的比例为29%,赞同印度的比例为13%,赞同日本的比例为8%,赞同韩国的比例为5%。从受访者都是技术高管来看,这个调查结果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也反映出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在不断增强。

(二)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创新版图

2023年9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瑞士、瑞典、美国、英国和新加坡是202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中国排名第12位,是全球创新指数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是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走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赶超中取得的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报告显示,全球五大科技集群目前均位于东亚地区,东京-横滨(日本)集群作为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荣登榜首,深圳-香港-广州(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集群、首尔(韩国)集群次之,中国的北京集群和上海-苏州集群紧随其后。在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中国有24个科技集群入榜,处于领先地位。这说明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成长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明显,中国正在成为重要一极。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保持活跃,其中亚洲,尤其是中国正在成为新的科技创新中心。20世纪90年代,科技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包括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此之后,中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整体定位和三省市定位,要求三省市定位要服从、服务于区域整体定位。具体来看,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北京市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从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定位看,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重要方向。

2023年12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作出《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协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这更加明确了要把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和方向。

(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国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时代所需、发展所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为我们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总之,在我国从“世界工厂”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