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李晓江:深入领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锚定理想蓝图 推动高质量发展(3)

三、深入领会雄安新区建设理想蓝图,迎接雄安新区建设新的挑战

雄安新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最为关注的具体空间战略之一,听取过多次汇报,提出过多次要求。雄安新区总面积近180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总面积329平方公里,占新区面积比例19%。

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雄安新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定位也是四个“区”,即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建设雄安新区,直接原因是承载首都功能的集中疏解,而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其理想的未来城市的建设要求,比如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建筑、区域等方面提出平原建城、尊重自然、不堆山、不挖湖、不要高楼林立、不要水泥森林等一系列精准要求。所以,雄安新区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的模式,而是在描绘一张理想的未来城市蓝图。后来,我们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人才与创新问题的新要求,比如疏解到雄安的人员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工资收入总体不低于在北京时的水平等等。

我们说,中国城市发展的逻辑在近30年来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不能再只依靠精神号召和鼓励,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在城市发展逻辑发生根本变化的当下,如果我们做不好生活方面的建设,就不可能引进一流人才、发展创新城市。这一根本变化的源头,就是我国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发展到超过13000美元,也就是我们说的“人变了”。因此,创新才是一件难事,也是我们进行规划的重中之重。

雄安新区既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体现了河北省功能定位要求,即绿色生态优先、创新城镇化模式、创新驱动发展,还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那就是绿色生态、人文宜居、活力高效、创新智慧、韧性安全。同时,我们又提出了建立可执行的雄安标准,很多社会组织、学会团体进行了大量的标准研究,立足世界城市实践,借鉴全球宜居城市,以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转变。

雄安新区从五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一是自然观,即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相互融合;二是城市观,即生态文明时代理想城市的中国城市建设范式;三是城乡观,即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四是文化观,即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创新文化相融合;五是空间观,即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重构、设计、营造我们的区域、城市空间。

雄安新区的总体定位是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这也是对《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任务的落实。所以,雄安新区成为北京新的“两翼”之一,也促成了河北的“两翼”形成,对于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雄安新区的起步区建设用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雄安新区建设强调要“多规合一”,统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水利防洪、森林城市等专项规划,控制开发建设空间比例不超过30%。对于白洋淀的生态治理,我们提出要推进“清淤理水、退田还淀、重塑生境”系统工程,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的功能。近年来,白洋淀的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关于总体空间格局规划,雄安新区坚持城乡一体规划建设,坚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场地利用方式:一是优先利用地势较高的区域,布置城市主要集中建设区,注重用地布局的集约节约;二是优化利用地势平缓区域,采用先进工程手段,布局适宜的城市功能,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三是保留利用地势低洼的区域,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融入雨洪调蓄功能,构建多功能城市生态湿地系统和水上风景。

关于总体空间布局,我们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其中,关于起步区,我们要求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南部临淀区域塑造传承文化特色、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同时,我们强调要提供优质共享公共服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