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政治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报告人:姚国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简 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和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姚国建教授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总播放:32180
发布时间:2024-03-20 09:4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姚国建教授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产生背景、重要内容、重要特征三个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文稿][课件]

  •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如何建设法治国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姚国建教授指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文稿][课件]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姚国建教授指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文稿][课件]

  •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文稿][课件]

     

    姚国建讲课_副本

    姚国建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查看课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

    2020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灵魂和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党和人民处理新时代法治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从社会主义法制到社会主义法治

    1.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明确提出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制定宪法的问题。1953年12月24日,毛泽东同志带着宪法起草小组成员从北京乘坐专列到达杭州。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西子湖畔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山路84号大院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该馆面积756平方米,主要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个部分组成,生动地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而得来、由人民亲手制定、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法。

    2.培养政法人才

    1952年,刚刚迈入法制建设和政权建设轨道的新中国迫切需要大量新型高级政法人才,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新型高等法学教育向着体系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当时,已有48年历史的北京大学法律系和清华大学政治系,燕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和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合并组建后诞生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前身——北京政法学院。钱端升参与了北京政法学院的建校筹备工作并担任首任院长,为北京政法学院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端升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法学家,曾与王世杰合著《比较宪法》,该书在学界享有盛誉。在“五四宪法”起草期间,钱端升作为法律顾问参与其中。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