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中国理论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体现在以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契合性构筑“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条件,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推进丰富宣传思想文化的工作方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记忆,以当代中国为观照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党性,以全球文明倡议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胸怀天下、开创文明共生之路。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1]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对其理论地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2]。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先进性,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借鉴吸收“人类知识的总和”中的真理性认识,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化篇”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其中蕴含的政党与文化、传统与当代、物质与精神、传承与培养、统一与多元、国情与学术、党性与初心、文明与世界等重大范畴的创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原创性贡献。

一、创造性提出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3]马克思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毕生都在同形形色色的各类机会主义思潮做斗争。列宁将辩证唯物主义视为无产阶级哲学的“党性”,强调共产党要向工人群众“灌输”无产阶级的先进意识。毛泽东思想创造性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邓小平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提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成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4]。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列为“七个着力”之首。这是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必然投射。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既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实践证明,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的领导是坚守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保证。

二、创造性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契合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学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鲜明的标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特征相结合,成功开创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决策,开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又一次的思想解放”[6],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7]的全新论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维度,使沉浸五千年历史厚重底蕴的中华文明成为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滋养。而实现“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具有高度契合性。高度契合,才能有机结合,才能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

三、创造性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丰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8]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提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首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第二个结合”在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文化创新成果。其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脉主线。而最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其中一个全新的意涵就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决定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要更好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和唯一正确道路。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将在更加开放的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主观能动性,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弥补本土文化的视野局限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将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9],既守住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守住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地位,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法治体系,又在科技创新中推动产业创新,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10]。

四、创造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具有内在一致性,丰富发展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11]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整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2],这些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要素。

习近平文化思想也首次实现了宣传、思想、文化三大意识形态领域的整合,要求全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13]。要把教育强国建设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凝心铸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把科技强国建设当中的科学家精神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14],令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新风。要把人才强国建设的“打造人才中心”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建强干部人才队伍”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引导,为人才松绑,改革不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聚天下英才到党和人民周围。

五、创造性提出中华民族突出特性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15]习近平文化思想精确提炼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

中国式现代化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信自立,中国国情的独特、人口规模的巨大、历史文化的绵延,都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将发展先进文化作为自觉追求,在文化创新中凝聚起更为强大的认同力和归属感。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视为最高利益,每一位中国人从骨子里都憎恶和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和通敌叛国行径。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6],求同存异宗教信仰差异、血缘世系差别、地域乡土差距。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睦邻以安己、怀柔以安国、垂拱以安民。

六、创造性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7]中国学是当今世界的显学,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希望读懂中国。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18]。

进行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保持学术自主性。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以我为主”[19]。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当代中国,观照中国、观照时代,解答的是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要从国情和文化的维度做到“两个结合”,深刻剖析“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20]。研究取向的实践性决定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的是六经注我、经世致用的路子。党的二十大所提出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强调“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21],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要“上接天线、下铺地线”[22],聚焦中国实践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以透彻的学理和务实的对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23]。

七、创造性提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心学”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4]在那个“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25]的觉醒年代,一批共产主义者会聚上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6]。而立党初心的背后,体现的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7]一百年多来,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从春潮涌动的改革岁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涌现的伟大精神映照的是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烈火淬炼的政治本色。新时代新征程,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需要用这些伟大精神砥砺初心、锤炼党性。其中,贯穿始终的精神标识是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28],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让人民信赖我们、支持我们”[29]。

八、创造性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人文交流合作。”[30]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不久提出备受争议的“文明冲突论”,认为主导冷战后国际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的对抗,其实质是另一种版本的冷战思维,是充满保守色彩、鼓吹美国霸权论的一种文化反动思潮。习近平文化思想所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主张“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31],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共存共荣。

习近平文化思想胸怀天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了一条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文明共生之路。文明是多样的、平等的,每种文明背后都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都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文明是互鉴的,人民因相知而相亲,文化因交流而融合。文明是进步的,各国文明都是各国推进现代化事业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尤其是亚洲现代化的主要引擎,将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为世界提供更大机遇,在共商共建共享中与各国同舟共济、共襄繁荣。

作者简介:刘启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栾永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民日报》2023年12月4日。

[2]《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

[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0页。

[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

[6]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7]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求是》2022年第13期。

[8]《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人民日报》2023年7月8日。

[9]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求是》2023年第19期。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3日。

[11]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求是》2023年第18期。

[1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2023年5月30日。

[13]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9期。

[14]《习近平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 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儿童》,《人民日报》2023年6月1日。

[1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10月29日。

[16]《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人民日报》2022年3月6日。

[17]《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

[18]《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36页。

[19]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16期。

[20]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求是》2023年第20期。

[2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7页。

[2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7期。

[23]《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人民日报》2023年12月9日。

[2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14期。

[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5月11日。

[2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

[27]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

[28]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日。

[29]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求是》2023年第3期。

[30]习近平:《深化团结合作 应对风险挑战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人民日报》2023年8月23日。

[3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