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强国讲堂】王书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把握科技创新新形势与政策方向(2)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技强国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我们在进入新时代以后实际上开始走一条科技强国建设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上讲,创新居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其国家发展的全局地位是没有变化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经过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战以及科技博弈,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科技战”已经开始。因此,我们的企业再走“引进、消化、吸收”道路的难度已经很高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就是说,只有高水平,才能自立自强,才能够有科技上的独立。在我国政治上独立、经济上富足的基础上,我们有能力在科技上走出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可以说,从2024年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时间紧、任务重。

(二)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与路径

1.德国

德国于1840年左右开始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的电气化革命,实际起源于其现代化大学的建设。1810年,德国创办柏林大学,开启了科学崛起道路。到19世纪末,德国经济总量成为欧洲第一,超过了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柏林大学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研究型教育、实验科学,开辟了研究型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到一战前夕,德国获诺贝尔奖数量达到英国的2倍、美国的4倍,用近百年的时间成功建成了一个世界科技强国。

2.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早期的强盛主要源于西欧的人口、资本、技术促成了快速工业化。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也开始创办大学,以解决本土人才培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大批欧洲流亡科学家也进入美国,促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到1876年第一所现代化大学成立,再到20世纪40年代诺奖数量反超德国,美国迅速崛起,引领了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3.世界科技强国的发展路径启示

第一,从经济崛起到科技赶超。也就是说,经济崛起是科技崛起的必要前提。

第二,从技术引进到原始创新。也就是说,技术上是一个先引进、后自主的过程,人才上是一个先引进、后本土的过程。

第三,从教育改革到科学发展。也就是说,没有教育上的重大突破,就没有科技上的重大发展。

由此可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一句话特别重要,那就是“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三)科技强国的特征

科技强国至少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某一历史时期,是世界主要科学中心,能够集中和汇聚自身及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要素;二是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原创能力;三是拥有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

由此可见,科技强国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在形容词意义上,科技本身强;二是在动词意义上,用科技来强国,也就是科技支撑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实现综合国力上的“强”。要想通过科技来强国,那就必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即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就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安全、可控。可以说,科技自立自强,既是科技强国的特征,也是实现科技强国的过程与途径,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关键”,即“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