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大党包括政党成员人数众多、组织体系复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影响力广等基本特征。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大党之大”的独特性涉及三个维度:从组织结构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超大规模的政党;从组织功能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全面领导国家的政党;从组织文化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体系指导的政党。[文稿][课件]
大党独有难题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组织特征紧密相关。科学应对难题将增强党的战斗力,更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反之则将陷入运行不畅、功能衰退的困境,甚至威胁党的执政地位。规模之大、权能之大以及理论之大,使得大党独有难题需要立足多元视角予以把握,具体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党内管理难题、治理效能难题和思想引领难题。[文稿][课件]
“大党独有难题”的提出,具有特定的语境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主要体现在:从历史使命来看,这是具有大担当大胸怀大视野的政党提出的深刻问题;从历史坐标来看,这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深刻问题;从历史走向来看,这是应对新征程上面临的更复杂形势的深刻问题。[文稿][课件]
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大党独有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第三,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第四,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第五,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第六,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文稿][课件]
深刻把握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认识到,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永远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前提,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文稿][课件]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大党独有难题,坚持以政治建设为本、以思想建设为魂、以组织建设为体、以作风建设为形、以纪律建设为尺、以制度建设为矩、以反腐斗争为基,将政治立党、思想建党、组织强党、作风正党、纪律管党、制度治党、反腐兴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推进,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决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大党独有难题,从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文稿][课件]
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全党9800多万党员要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铸就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弘扬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问题导向的自觉意识,树牢整体推进的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格局境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稿][课件]
李俭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政研所研究员
一、何为大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视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此之前的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说过,大就要有大的样子。”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我说过,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大党独有难题”的原创性表述是对“大也有大的难处”认知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管大党、治大国的战略定力和政治清醒。2024年3月,《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作出系统阐释。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着力锻造先锋队伍,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截至202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06.5万个。放眼世界,拥有50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不超过30个;拥有超过1000万党员人数的政党不超过10个,超过100万的不超过39个;能够连续执政70余年的政党,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如果我们从人数、规模、组织的角度看,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政党、第一大共产党、第一大执政党。但常识告诉我们,看问题还要有更深的角度,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视角审视何为大党,我们会有更深刻认识。
通常而言,大党包括政党成员人数众多、组织体系复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影响力广等基本特征。不过,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大党独有难题”的论述是置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体论语境中诠释的,这意味着大党并不能简单立足规模予以判断。事实上,西方国家不乏注册人数众多或者历史悠久的政党,比如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拥有数千万党员,但由于存在差异性的政治目标、制度背景和权力结构,此类政党面临的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对大党独有难题的回答需要根据政党的自身特征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政党的特殊组织模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大党之大”的独特性涉及三个维度:组织结构、组织功能以及组织文化,这成为大党独有难题产生的背景条件。
第一,从组织结构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超大规模的政党。规模之大代表了大党的结构性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关键差异,在于其并非代表少数统治阶级而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西方的俱乐部式政党、精英式政党、卡特尔政党迥然不同,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以广大劳工群众为立身之本,广泛吸纳成员,以实现代表人民、领导人民、团结人民的政治目标,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结果是产生了超大规模的组织形态。无论从成员数量还是层级架构上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都具有其他政党难以比拟的复杂结构。
一方面,党的成员人数众多。作为世界性大党,中国共产党有9800多万党员。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具有开放型政党特征,最大程度吸纳各类社会群体,成员广泛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私营业主等多元群体。另一方面,党也形成了高度复杂的组织网络。党不仅建立起由党中央、地方党组织、基层党组织组成的完整纵向层级架构,明确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关系和职责范围,形成了高度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同时也横向性地实现对社会空间的广泛覆盖,在社会组织、国企、私企、事业单位甚至流动群体都建立起党的分支机构,扩展组织覆盖深度和广度,以全面巩固党的领导,形成党建引领的发展格局。如此一来,成员人数多、层级架构深、分布地域广,共同构成了大党超大规模的组织形态。
第二,从组织功能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全面领导国家的政党。权能之大体现了大党的功能性特征。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面临的最紧迫的外部环境压力,就是如何行使好领导权、有序解决国内外问题、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在三权分立的西方政治体制中,单一政党的权力既受到其他政党的制约和挑战,也受到国家机关的制衡,政党的领导权存在有限性与周期性。但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言,无论是列宁还是葛兰西,都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获取绝对领导权的必要性。“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作为领导核心以及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其组织能量影响到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权力范围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西方政党。在后果层面,党的全面领导由此引发出一个重要命题,那就是必须持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适应治国理政的客观需要。党的领导范围越广,目标任务越复杂,领导责任就越艰巨,就越需要重视自身能力建设,避免战略性失误,确保权威领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将领导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以承担起兴国安邦的重责大任。如此一来,全面领导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而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亦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
第三,从组织文化来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具有系统科学理论体系指导的政党。理论之先进构成了大党的文化性特征。区别于由少数集团组成的利益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始终有正确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的先进性赋予其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并非建立在个体利益聚合的基础之上,而是以绝大多数人民作为价值基点,追求人类自由和解放,存在系统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由此科学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必然趋势,提供了一套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大党的力量之源根本上来自其理论体系的真理性以及组织成员形成的强烈认同感。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理论体系也并非僵化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地根据客观世界的变化不断创新,结合国家建设实际推陈出新,如此才能维持和强化思想理论对于真实世界的解释力。同时,理论体系还需要经过广泛宣传与深入学习,才能建构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人们正确进行社会实践,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因此,因时制宜地创新思想理论并使之成为武装全党的主导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独特任务。如此一来,能否使思想理论始终保持先进性、增强引领力,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考验。
综合而言,尽管“大党”的内涵可以从诸多维度予以界定,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无疑构成了大党独有难题产生的本体论基础。规模之大、权能之大以及理论之先进,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同时也揭示了大党何以为大的多重内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