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观音桥商圈的网红天桥上人潮如织,越发拥挤的人群逐渐突破景区承载量……“13:52分,人数超标!”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事件,实时传输到江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的数字大屏。随即,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通过人员管控疏导和交通管制,迅速到达现场控制了超限现象。
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城市大脑”是一个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复合系统,通过对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分析,可提供决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盘活数据要素,为城市各领域的治理与服务赋能。
比如,地处重庆中心的江北区,是经济活动最频繁、开放资源最富集的发展引擎之一,在这样的核心区域,如何搭建完善的城市基层治理系统是城市运行的关键。近年来,江北区结合实际,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基层治理,构建出城市治理的“江北模式”,打造了“数字重庆”的先行区。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如果说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是为每个镇街的治理运行装上了“智慧大脑”,那网格员就是大脑运行的“毛细血管”。在江北区,机关干部、专职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负责人等共同组成了网络治理服务团队。在走访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网格员们都会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反馈至所在镇街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汇聚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信息,生成关联事件工单,并通过“渝快政”和融合通信下发给对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处置,全面提升整体城市智治能力。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新,不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让公共服务得到了及时优化。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数字赋能着力应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民生服务数字化升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北京海淀区的“消防大脑”,通过智能分析火情,统计火警数据,优化调整消防站管界,如今救援力量平均到场用时由15分钟压缩到9.6分钟。在中关村西区开展的消防车辆护航试点中,消防车上的信号与交通信号灯上的信号能够自主互动,整个通行效率提高了20%至40%。另外,不少小区通过10多种400多个不同感知设备汇聚在一起,实现着智能安防、智能烟感、智能井盖、安全用电等众多功能,为居民打造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
城市治理是一道考题,只有精准把握群众的需求和城市的脉搏,才能答好这道题。因此,期待各地在打造“城市大脑”时,能结合市民需要和需求,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应用至上”的理念,多在教育、交通、文旅、健康、应急安全等领域推出更多的智慧服务场景,让城市更聪明,居民更幸福。尤其要进一步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力求从事后行动向事前预警转变。即通过动态感知、预测、预警潜在问题,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依托“城市大脑”实现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转变,打通“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的双向反馈渠道,打造多层次、全方位公共服务场景,让更多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看得见摸得到。(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