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中轴线传承历史文脉

守护中轴线传承历史文脉

XxjpsgC007056_20240803_PEPFN0A001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相关资料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展示。 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共有钟鼓楼、故宫、天安门等15个遗产构成要素。我们要以申遗成功作为新的起点,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

提升“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能力,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北京中轴线”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包括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在内的全部15个遗产构成要素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在全球范围的重要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得到世界广泛认可。重点完善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央地协同、多部门协调的管理体制,做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提升“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巩固“北京中轴线”及其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目标,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文旅融合发展的关系。

挖掘文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建都八百多年来,北京城已经逐步发展成6个同心同轴的方形回环。作为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通过一条特殊的轴线,镌刻着中华儿女生息起居的独特印记,承载着一个古老国家的磅礴底蕴,记录着一个伟大民族拼搏奋进的历程,传颂着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万丈光芒。加强资源调查,持续开展“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开展重要遗址考古与保护展示,挖掘保护北京老城各类文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夯实整体保护的工作基础。

保护文物资源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北京中轴线是一处珍贵的遗产,它是东方城市规划的典范,是东方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儒家传统礼制的一个载体;是东方城市轴线规划集大成者,也是全球中世纪都城遗址里面轴线规划最突出的案例之一。严格保护北京老城各类文物资源,推动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景观环境整体性保护,保护传承北京老城历史文脉。持续开展文物建筑保护修缮,不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化“北京中轴线”展示阐释的整体性,突出遗产构成要素展示的个性,积极探索活化利用手段,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总结成功经验,健全长效保护机制。祖先留给我们的是宝藏,更是责任。申遗,为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国际化宜居之地,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北京中轴线既是祖先留下的文化财富,也是传给子孙后代的文化财富,更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以此文化底蕴,中华文明呈现于、自立于世界文明百花园。强化旅游管理,逐步扩大展示区域范围,推出主题展示游径,增加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活动调控能力,逐步改善游客参观游览体验。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带动整体保护更上新台阶,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的大国首都。(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转载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