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⑤|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⑤|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深刻理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期理论精选将围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梳理相关文章、观点进行解读。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专家观点:

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刻认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意义,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红旗文稿》2024/15  蒋茜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专家观点:

改革开放是以市场化改革开道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新时代新征程,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无论是“放得活”,还是“管得住”,目标都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光明日报  洪银兴 《构建“放得活”“管得住”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专家观点: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部署的各项任务,要结合实际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和其他各领域改革,努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前线》杂志  薛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改革动力》

 专家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精髓要义,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经济日报  原磊 《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专家观点:

从短期看,中国经济当前需要巩固回升向好态势,从中长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顺利推进需要实现经济体量的合理稳定增长,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宏观调控的保驾护航。

——光明日报  陈彦斌 《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实践中,牢牢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打好关键之战,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推进,我们就一定能穿越激流险滩、跨越层峦叠嶂,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内容来源:新华网、《红旗文稿》、《前线》杂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相关链接:

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①| “五个案例”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②|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启示

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③|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二十届三中全会·理论精选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责任编辑:翟婧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